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刘妍嫣、汪超、赵天宇)按姓氏笔画排序。2025年7月1日傍晚,合肥塘西河公园内艾香浮动。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委联合多家单位打造的"中医夜市"创意市集正式开市。活动现场,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美学深度交融,党团建设与文化传承实现创新结合。
古今对话:典籍知识焕发时代光彩
市集入口处,"中医药emoji猜猜乐"吸引众多年轻面孔驻足。50组表情符号将"菟丝子"等药名转化为网络语言,限时挑战中,古老智慧与现代表达碰撞出认知火花。在"感官实验室",蒙眼市民指尖轻触药材纹理:"粗糙多孔,是茯苓!"当视觉被遮蔽,触觉成为认知本草的新通道。 "经脉探秘"区,十二经脉化身为扑克记忆游戏。挑战者凝神强记穴位序列,翻牌时的专注神情印证着"寓教于乐"的实效。五禽戏动态教学区,青年们跟随影像复刻虎扑鹿跃的招式,稚嫩却认真的动作间,千年养生术完成青春接力。
图为居民参加中医药emoji猜猜乐活动。 刘妍嫣 供图
生活美学:养生智慧浸润日常肌理
"五志疗愈区"内,青赤黄白黑五色水彩对应中医情志理论。市民在染卡上描绘情绪图谱,"写下'恬淡虚无',心便静了"的感悟,折射出中医调养心性的当代价值。体验区里,艾草锤的缝制过程让药材特性变得可触可感,苏木扎染的绚丽纹样诠释着本草美学。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居民制作艾草锤。 刘妍嫣 供图
机制创新:深度参与促成文化认同
阶梯式集章机制贯穿全场,从拓染体验到艾草锤制作,再到特色文创抽奖,环环相扣的设计显著提升参与黏性。当典籍知识变成可触摸的生活技能,文化认同便自然生长。现场可见,孩童通过缝制香囊理解药材配伍,老者体验耳穴贴压后立即预约社区服务,中医药文化正通过具象化载体融入生活。
图为奖品兑换区志愿者。 汪超 供图
长效赋能:校地联动构建传播矩阵
7月2日,该模式延伸至磨店社区,"校地联建颂党恩"活动再服务数百居民。两天活动累计发放特色文创产品近千份。包河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这种'党建+文化+体验'模式,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可持续样本。"
图为工作人员、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合影。 赵天宇 供图
当团队成员将扑克牌化作经络教具,当艾草清香萦绕市集夜空,这场创新实践的价值正在显现。孩子们触摸药材纹理时的惊叹眼神,居民体验耳穴贴压后舒展的眉头,青年缝制艾草锤时专注的指尖,共同构成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最美图景。从典籍文字到生活实践,中医药文化的千年薪火,终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新枝。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刘妍嫣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