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洋的村落里,一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的文化实践正在悄然绽放。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以“鱼拓”这一古老技艺为笔,以乡村墙壁为纸,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绘就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乡村振兴画卷,不仅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艺术与传承的种子。
墙绘组成员合照(邝华恺 摄)
鱼拓:千年技艺的现代新生
鱼拓,这一源自中国宋代的非遗技艺,曾是渔民记录渔获的智慧结晶。通过将真鱼的形态、纹理用颜料拓印在宣纸上,辅以题诗落款,既保留了鱼类的自然之美,又赋予其艺术生命。鱼拓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感”,每一片鳞片的纹理、鱼鳍的弧度,都能通过特殊技法完美呈现。
墙绘组成员绘画(陈姚明 摄)
墙绘赋能:艺术点亮乡村新貌
在湛江市徐闻下洋的乡村实践现场,“星船”突击队队员们正用改编的鱼拓技法与墙绘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先用铅笔在kt板上勾勒出海洋生物的轮廓,再通过喷绘与手工拓印相结合的方式,让鱼,水母、螃蟹、海马等海洋生物形象“游”于墙面上。拓印出来的特殊纹理形成鱼鳞,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入海。“星船”将这种细腻的笔触与墙绘的宏大叙事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让乡村墙面有了“会呼吸的生命力”。
在“星船”突击队的妙笔之下,原本单调的墙体已被绘成“海底世界”,鱼群穿梭于海底之间。这栩栩如生的墙绘,如同一块强力的磁石,吸引孩童们在墙下嬉戏,连过往行人也放慢脚步,驻足欣赏,艺术与生活在此交融。
鱼拓图案(张雪艳 摄)
鱼拓图案(张雪艳 摄)
鱼拓图案(张雪艳 摄)
童心绘梦:艺术传承的生动课堂
“姐姐,我的鱼尾巴要涂蓝色还是绿色?”在创作现场,一个小朋友举着画笔犹豫不决。队长蹲下身,和她一起调色:“不如试试渐变?像这样从浅蓝过渡到深蓝……”
小朋友在队长指导下,用画笔蘸取颜料,在提前裁制好的kt板上进行上色,然后在预留的墙面上拓印出属于自己的“小鱼”。小朋友甚至别出心裁,用指纹模仿拓印的纹理,童趣盎然的创意让墙面又多了几分天真无邪的色彩,也在小孩子的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墙绘组成员教小朋友绘画(张雪艳 摄)
以艺为媒: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如今,“星船”突击队创新性地让鱼拓艺术从纸面跃然乡村墙上,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从鱼拓技艺的活化到墙绘创作的实践,“星船”突击队的每一步都紧扣乡村振兴脉搏。“星船”突击队通过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美化了乡村风貌,更以文化赋能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
夕阳西下,完成创作的墙绘显得生动有趣又宏伟,队员们收拾工具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这幅由传统技艺、青春创意与童真梦想共同绘就的乡村振兴图景,正随着夏日的晚风,在徐闻下洋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墙绘组成员绘画(张雪艳 摄)
结语
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以鱼拓为舟,以墙绘为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勇毅前行。这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不仅让千年技艺重焕生机,更用青春画笔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未来,星船突击队将继续以文育人、以艺通心,让乡村在艺术的滋养中绽放光彩!
鱼拓效果图(叶素素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佳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