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吸”走留守娃? 广工团队赴河源多方访谈,点亮数字世界新明灯

发布时间:2025-07-15 11: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雅诗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林秋婕 詹云超 谢雯丽)近年来,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另一面,网络沉迷尤其是短视频沉迷,正在成为农村留守青少年群体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务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将留守儿童网络沉迷纳入强制报告制度,敲响了警钟,要求学校、村居发现异常即启动干预。为了更真切地触摸这一问题的脉搏,7月9日到10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百千万工程”团队奔赴河源市紫金县留塘小学,开启了一场跨越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深入访谈,试图探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初步访谈学生,掌握基本情况

团队抵达留塘小学后,并未直接抛出严肃的问题,而是采用游戏互动和趣味访谈的方式,迅速获得了小学生们的信任。在与来到现场的69个孩子进行简单的聊天后,团队成员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对短视频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他们兴奋地分享着,短视频里的世界里有搞笑的段子、好看的动画和有趣的科普知识……这些内容为他们单调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数字色彩。

然而,在这份“精彩”的背后,团队成员还敏锐地察觉一些令人揪心的现象。部分学生对短视频的依赖程度似乎已超出娱乐范畴,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他们会趁家人不注意偷偷玩手机,在晚上熬夜刷视频,会在课堂上走神,想入非非,更有甚者会学习短视频里出现的不良行为。一名孩子坦言:“短视频太好看了,我就是忍不住想去刷,不想学习。”另一名孩子则透露了更深层的孤独感:“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觉得很无聊,看短视频可以打发时间。”还有几个孩子似乎是害怕老师和父母的责骂,不愿意主动告诉团队成员自己有着长时间刷段视频的不良习惯。短视频如同一个巨大的“数字黑洞”,吸引着他们全部的注意力,而家庭温暖的缺失,似乎又加剧了这种向虚拟世界寻求慰藉的倾向。这不仅是学习问题,更是成长过程中精神滋养匮乏的信号。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学生进行访谈。团队成员 杨懿 供图 

聚焦教育前线,推进家校合作

在学校里,老师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直接的守护者,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针对学生有短视频成瘾倾向的这一问题,留塘小学的陈校长和老师们向团队成员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我们有发现部分孩子在上课时学习不够专心,下课后讨论短视频里刷过的内容。”陈校长指出,短视频的即时反馈和强吸引力,确实让传统教学方式相形见绌。学校虽尝试过用短视频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找到学习与娱乐的平衡点,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陈校长告诉团队成员,学校里面有大概6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而且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次数屈指可数。“我们自然希望家长能多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长,但现实是,大多数家长都在外务工,监管确实难以到位。”陈校长无奈地说道。家校合作是理想路径,但是由于空间距离和现实困难,让这条路径布满荆棘。学校虽会继续努力,但仅靠一己之力,也难以完全填补家庭监护的空缺。老师们表示,她们未来仍然会坚持和加强推进家校合作,并且寻找更多有效的办法去干预短视频成瘾,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团队在与老师们的探讨中,提出多组织体育文娱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以转移短视频依赖等建议。老师们也期盼,家长更积极地配合与支持学校,同时呼吁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这些孩子走出短视频成瘾的困境。

图为陈校长正在接受采访。团队成员 刘婧雯 供图 

深访典型家庭,提出解决方案

团队掌握孩子们的第一手资料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选择了有不同程度短视频成瘾倾向的19个孩子17个家庭,进行针对性的上门家访。

一位单亲爸爸的倾诉,道出了许多外出务工家长的心声:“我在外务工,大概一个月回来一次,很少联系孩子,基本不太了解他玩手机的情况。”由于工作原因,他无法时刻陪伴孩子成长,更难以直接监管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据了解,这位留守儿童平日与爷爷奶奶一同居住,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不爱沟通,更多的是喜欢自己一个人打打游戏、刷刷短视频。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些缺少关爱的孩子排解孤独的方式和寻求精神慰藉的无奈替代品。

这让人心疼,但也并非全无亮色。这位爸爸提到,孩子还算听话,学校老师也很关心,经常督促学习,并定时向家长反馈情况,这让他稍感安心。他也希望能够多点回家的机会,亲自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让手机屏幕替代自己占据孩子大部分的时长。通过与多位家长的交流,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到他们的难处和期望。团队建议家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加强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哪怕只是通过电话、视频,也要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同时,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并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

图为团队成员与家长沟通交流。团队成员 张心悦 供图

团队的采访之旅虽然短暂,却带来了沉甸甸的思考。留守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问题,根源复杂,涉及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它警示我们,在关注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点亮数字世界中的明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家庭要弥补情感的缺失,学校要创新教育方式,社会要完善监管与支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帮助这些在数字浪潮中略显迷茫的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之路,守护他们的阳光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雅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