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欧阳美玉 刘岳灵)近日,在南香红老师《没有结束的细菌战》主题阅读分享会后,丽水学院医学院“铭记历史,恤治疮痍”社会实践团队有幸与王选老师对话,面对大学生的提问,王选老师温和而有耐心,团队问到在采访疑似细菌战受害老人时,应当如何处理老人的自述以及在走访时如何真正满足老人们的需求,王选老师便将她在调查时所收集到的经验与方法一一告知了这些青年人。
▲图为《没有结束的细菌战》书籍阅读分享会
采访炭疽老人时,他们年事已高或许已经记不清楚当时发生的事,当团队负责人提及受访老人记忆模糊时,王选老师摆摆手“记不清就记不清!你非要他记清,说错了咋办?”她以自身研究经历举例:“老人回忆只能作参考,我们从不强求精细数据——原始口述本身就带模糊性!”随机又强调:“但方法必须正确,“国外学界先看方法对不对,方法错了,数据再精细也没用”。她以鼠疫调查为例,提到在采访时应问清潜伏期多久,怎么感染的,症状如何,治疗过程是怎样的,并提到作为医学生,问清楚这些对于团队来说也算是更有收获和真正有效。
▲图为王选老师为丽水学院医学院”铭记历史,恤治疮痍“实践团队解疑
谈及探访老人可以为他们带点什么或做些什么时,王选老师立刻:“不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人缺什么,你们要首先考虑老人需要什么,以前见人生活不太富足就给米给油,可如果人家生活不困难呢?”团队也立马知晓应该在走访之前便提前了解老人的情况。
学生追问数据不准如何处理,她说道:“首先要存疑!半准半不准的数据只是一种参考,不是一种确定的东西,关键还在于印证!要跟其他人讲的东西互相印证!”
▲图为王选老师与”铭记历史,恤治疮痍“团队 对话虽短,但王选老师的话语让在场所有人都深刻明白了在调研时应该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方法,在走访细菌战受害老人时应应当按照他们真正需要的,送去能够相应给予的。调研唯有以科学为尺、以严谨为规,方能在时光褶皱中,让真相穿透记忆迷雾,让历史在实证中站稳脚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岳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