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石莹 李淋 杨若熙)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月14日,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在武穴明德小学开展“舞动青春”系列美育实践课,以趣味舞蹈教学开启美育新篇,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理论奠基石:领悟舞蹈精神内涵
课堂上,志愿者们以“舞蹈中的精神力量”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讲座。通过播放《大家一起喜羊羊》和《猪猪侠》的动画片段,志愿者石莹逐渐引导孩子们观察喜羊羊的机智勇敢和猪猪侠的正义善良,让他们明白舞蹈不仅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递。
“喜羊羊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在舞蹈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志愿者耐心地讲解着,“而猪猪侠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大家,这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用舞蹈传递爱和温暖。”通过这样的讲解,孩子们对舞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图为志愿者授课
实践展风采:打造多元舞蹈课堂
服务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大家一起喜羊羊》为教学曲目,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喜羊羊找朋友”“灰太狼来了”等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以《猪猪侠》为教学重点,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和情感表达的培养。志愿者们通过分解动作、示范讲解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舞蹈的难点动作,如旋转、跳跃等。
同时,服务队设置了“舞蹈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一次的表演,孩子们都慢慢增长信心,用灵动的舞姿诠释着对舞蹈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以前很害羞,不敢在大家面前表演,但是现在我学会了猪猪侠的舞蹈,我觉得自己变得勇敢了。”四年级学生刘炜博开心地说道。
图为志愿者领舞
文化润心田:传承乡村精神根脉
在推进舞蹈美育的同时,团队注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将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收集了许多具有乡村特色的音乐和舞蹈素材,并将其改编成适合孩子们学习的舞蹈动作。例如,将乡村的劳动场景融入到舞蹈中,打造《田间斗笠》曲目,让孩子们在舞蹈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志愿者积极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舞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舞蹈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和乡村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志愿者胡忠涛感慨地说,“我们希望通过舞蹈教学,让孩子们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记住自己的根,传承乡村的精神文化。”
振兴启新程:舞动乡村美好未来
“为什么舞蹈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在偏远的明德小学,志愿者们用跃动的身影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给出了最动人的答案。舞蹈,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激发无限创造力,更如同清泉注入乡村文化,激活沉睡的活力基因,推动其焕发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这种扎根乡土的‘舞动美育’模式,”明德小学魏校长感慨道,它既是为孩子们推开艺术殿堂的神奇钥匙,更是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一股强劲而鲜活的新动力!”
舞蹈美育,育人是目标,美是方式,舞蹈是载体。舞蹈实践课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孩子们表达自我、理解家乡的鲜活语言,正是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与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悄然点亮了乡村的活力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