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西寨记忆守护实践团”探访古村记忆馆,于岁月深处悟今昔之变

发布时间:2025-07-15 10: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怡丹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西寨记忆守护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走进太原市晋源区西寨社区,探访了藏身于高楼群中的西寨古村生活记忆馆。这座由明代关帝庙改建的展馆,在青砖灰瓦间收藏着古村的岁月痕迹。实践团成员在此参观农耕、民俗、红色记忆等展区,数万件老物件串联起西寨村的生活史,并与馆主阎望月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馆内的老物件是时光的见证者:农耕区的木犁、锄头镌刻着祖辈劳作的艰辛,民俗区的千年豆腐压床凝结着古村的味觉记忆,红色展区的独轮车则承载着抗战时期的支援故事。它从明清时的运输工具到抗战时的物资载体,直至8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直观展现了生产力的变迁。实践团成员抚摸着带划痕的缝纫机、泛黄的老照片,仿佛触摸到了往昔生活的温度。▲图为闫望月先生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老物件▲图为独轮车

阎望月先生向实践团讲述了守护记忆的初心。2013年西寨村整村改造时,他看着老物件被丢弃,便废寝忘食守在工地抢救,用十年时间建起这座记忆馆。“这些不是废品,是祖辈的生活印记。”▲图为闫望月先生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拍摄照片背后的故事

 从煤油灯到智能灯具,从独轮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手工劳作到智能生产,记忆馆里的岁月跨度,恰是一部浓缩的时代进步史。阎望月守护的不仅是老物件,更是让后辈知晓“来路”的精神路标——唯有看清先辈在泥泞中的跋涉,才能读懂今日坦途的珍贵;唯有铭记匮乏岁月里的坚韧,才能在富足生活中保持敬畏。实践团成员带着这份感悟启程,深知“忆苦思甜”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行动指南:以过往为镜,照亮前路,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守护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今时记忆”,让珍惜与奋进的基因永续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怡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