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彭泽科 张秉晨)2025年6月25日至7月3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了“寻迹溯源,艺韵传承”实践活动。活动中,团队成员从龙门石窟到白马寺,从洛阳博物馆到小学课堂,以“保护、传承、创新”为主线,贯彻落实文化传承相关指示。
(图为团队在河南科技大学门口举行出征仪式。张秉晨供图)
龙门石窟与白马寺探访:溯源历史足迹,筑牢传承根基
实践活动的首站,团队循着考察足迹,先后前往龙门石窟和白马寺进行实地调研。龙门石窟作为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让团队成员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从而深刻领会到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其古老建筑历史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东方建筑美学令团队成员为之叹服。此次实地考察让团队成员在历史现场进一步筑牢了对文化传承的认知基础。
(图为团队在龙门石窟参观调研。彭泽科供图)
(图为张秉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白马寺。 陈兆锋供图)
洛阳博物馆研学:纵览古都瑰宝,研习本土文脉
实践活动的第二站,团队前往洛阳博物馆开展实地考察。这座集收藏、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场馆,馆藏丰富多元,彰显着浓郁的洛阳本土文化特色。实地走访之后,洛阳博物馆俨然成为实践团深入研习本土文化的鲜活课堂。
馆内文物跨越悠悠岁月,从远古时期的石器与陶器,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再到汉唐时期的瓷器与书画,全方位呈现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实践团通过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深度采访等方式,为后续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
(图为团队到洛阳博物馆参观学习。 高靖博供图)
实践活动的第三站,团队深入涧西区重庆路街道的三个社区。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传播。在开展了充分的实地调研和深入学习之后,团队走进小学,以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努力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图为团队在社区进行调研。 陈昕卓供图)
二十四节气AI设计:AI赋能节气,创新传承文化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深刻领悟到新时代文化传承的要义。作为新时代青年,成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也一直为此奋斗着。就像团队成员齐蕾蕾同学的“24节气”AI设计系列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为核心,依托AIGC技术,通过深度学习与图像生成算法融合传统节气文化与现代审美,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视觉作品,该系列作品获共青团中央宣传推广。作品推动了节气文化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其中的新颖理念与文化内涵吸引了年轻群体,提升了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消费潜力。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独特呈现,为数字文创领域带来了新启示,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图为共青团中央推广二十四节气AI设计作品。 齐蕾蕾 供图)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实践成果,探寻契合时代需求的传播方式,凭借青春力量践行“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文化遗产的使命,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传承中生生不息,彰显“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时代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