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适一夏!夏天和好书更配哦~

发布时间:2025-07-15 15: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豪 柴恩琪 金巍尔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当下,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正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等多项研究指出,18-24岁青年是抑郁、焦虑风险最高的群体,抑郁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2024教育部抽样调查进一步揭示,约3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困扰。学业竞争白热化、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社交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爆炸时代的“选择困难”与“价值迷惘”,共同织就了青年一代的“压力之网”。如何为青春心灵找到一方休憩与成长的净土,成为亟待关注的时代课题。

 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号召,“走进书适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青年心理健康的痛点,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书适圈”理念这一理念并非鼓励逃避,而是倡导通过深度阅读与真诚对话采用线下读书会、读书播客录制等形式帮助青年在文字中寻找共鸣、启迪思考、纾解压力,从而积蓄力量,更从容地面对内外挑战。

 暑期伊始,团队打造的“书适圈暑期特别节目”——《躲进书适圈过夏天》,已顺利完成两期高质量录制。这方由文字与对话搭建的心灵栖息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听众。

首期节目视频封面

首期节目中,团队将目光聚焦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围绕“幸福可以被‘设计’吗?”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创新性引入MBTI模式将嘉宾划分i人组(内向思考)与e人组(外向表达),让内向者的深刻洞察与外向者的热烈表达碰撞出独特火花大家围绕书中基因编辑的“流水线人生”、索玛药丸的“虚假快乐”展开热议

▲团队成员调试设备

讨论中,成员结合自身经历,如备考时的煎熬与最终收获的成就感”“经历情感挫折后的破茧成长”等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痛并快乐着”的成长意义。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吃下永远快乐却会麻木的药丸”时,所有人都给出了坚定的否定答案。一位成员动情地说:“真实的痛苦里藏着生命的韧性与深度,它远比虚幻的、麻木的快乐有价值得多。”这场讨论不仅是对书本的解读,更是对自身价值观的一次深度梳理。

▲团队成员调试设备

第二期则将目光投向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偶尔向生活请个假》,这本被读者称为“小狗治愈本”的作品,以温润文字描摹人间烟火,成为团队探讨“休息与成长”的绝佳载体。

▲团队成员调试设备

成员们从书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古训出发,真诚分享了各自为心灵“充电”的“请假”方式:宅在家中沉浸于一部好剧的“疗愈局”、在街头咖啡馆放空发呆的独处时光、走向自然进行轻徒步的“吸氧”之旅……讨论并未止步于美好的休憩方式,更深入剖析了当代青年“越休息越焦虑”的普遍困境。

▲第二期节目录制中

为了更深刻领悟“慢生活”的真谛,团队在舟山开展了一次主题调研。追一场壮丽的日落,任海风拂面,在静谧的夜空下细数繁星——这种“慢生活”,让成员们对书中的感悟有了切身的体会此外,团队成员在舟山调研时采访了“怪兽咖啡”主理人罗涵尹,她的故事成为了本期讨论生动注脚。

在黄杨尖村那个安静的角落,罗涵尹和她的“怪兽咖啡”选择了一与众不同的节奏:周二店休,节假日也照常店休。这个看似任性的决定,背后是她对“自由生长”和“活在当下”的执着追求。“前半生体验够了朝九晚五,就想让兴趣变成主业。”罗涵尹认为,“咖啡是用来治愈生活的,不是用来给自己添堵的。”她拒绝被市场的喧嚣裹挟,坦言:“我就想做好今天。我觉得能在这里守住自由的初心,就够了。”她的“工作不积极,但生活要积极”的自洽哲学,以及对“煮好今天的咖啡”远胜于“规划三年后扩张”的专注,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

▲实践队采访怪兽咖啡主理人罗涵尹

参与过两期录制的团队成员邹谨好分享道:“录制这两期节目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像第一期那样勇敢直面成长的阵痛,还是如第二期学会给生活按下暂停键,都是我们青年与自己达成和解的重要途径。就像季老倡导的,哪怕只是安静地发呆十分钟,也是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温柔拥抱与尊重。

而作为团队队长,王誉潞在实践过程中对节目形式有了更深的思考。她坦言:“我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播客形式与当下大学生群体更易接受的综艺风格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团队成员私下也是综艺的热烈讨论者。因此,采用类似微访谈的综艺化形式,更能精准捕捉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共鸣点。”她认为,观念传递最有趣、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观念的碰撞,而这绝非单凭一人撰稿或简单陈述就能实现,它需要多元视角的互动激发,在讨论中迸发出新颖见解。正是这种碰撞,让团队承运得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剖析问题,理解世界,进而更有效地推荐书籍并提炼其精神内核。

▲王誉潞录制视频中


从《美丽新世界》对“真实幸福”的追问,到《偶尔向生活请个假》对“休息智慧”的探寻,“走进书适圈”团队始终陪伴青年在文字中对话心灵。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更多书籍走进生活,在墨香与交流中,共同寻找对抗焦虑的答案,让每个年轻人都能在成长路上,既敢直面风雨,也懂暂歇听风。

 

文字 周豪 柴恩琪

图片 施佩吟 王誉潞

审核 | 王誉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巍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