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赴江门新会绘梦乡野突击队的成员在新村村进行了墙体的绘画

发布时间:2025-07-15 21: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刁俊燊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广东科技学院赴江门新会“绘梦乡野”突击队 | 三江队青春“筑”梦同行!共绘新村画卷

青春执笔绘乡野

墙绘下乡赋新颜

乡村振兴的画卷中,文化色彩不可或缺。7月4日,广东科技学院绘梦乡野突击队走进江门市三江镇新村村,以墙体为画布,通过实地考察、方案定稿、调色上色等一系列创作过程,用画笔为村落注入新活力,探寻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让乡土风情在笔墨间绽放新光彩。

「链接」

第一站:共绘蓝图,探索新村底蕴

新村村,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与生机的村落。这里有荷花池,映照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富民工坊,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青柑树环绕,为陈皮产业提供原料,飘散着独特的芬芳。

古老的碉楼诉说着历史,红色遗迹见证着峥嵘岁月。房顶浮雕彰显曾经的富庶,龙眼与黄皮树承载着“前龙后皮”的美好寓意。百年榕树见证岁月变迁,三面环山的地理格局,更添聚财福泽。新村村,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画卷,是文化与产业共兴的希望之地。

第二站:解码乡土,锚定创作根基

初入新村村,队员们开启实地调研之旅。穿梭古巷,触摸岁月侵蚀的砖墙纹理;漫步荷塘,欣赏荷花与绿叶交织的田园画卷;围坐村委,打捞民俗故事与发展愿景。

从自然景观的灵动之美,到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从生态资源的禀赋优势,到村民对美好家园的期许,指导老师和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以心灵体悟,让艺术深既植乡土根脉,又呼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激活文化传承、赋能乡村发展的青春载体。

第三站:分工协作,雕琢艺术长卷

绘画组执笔为刃,以粉笔为尺,在墙面上精准定位。柑橘的轮廓、运输卡车的线条、柑橘的枝叶形态,在一笔一划中渐次成型。每道线条都饱含专注,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空间框架,更书写着青年助力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队员们专注调色,将新村村的生态底色、文化特色转化为颜料光谱。柑橘的橙、陈皮的黄、卡车的白、天空的蓝,在调色盘里交融,晕染出既具乡土质感,又彰显时代活力的色彩矩阵。这是对乡村美学的现代诠释,更是以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青春探索。

团队携手,以墙为纸,将调好的颜料化作振兴笔触。从日出到日落,汗水滴落墙垣,色彩层层铺展。柑橘丰收的场景在墙面上复活,乡村振兴的愿景在笔触下生长,一幅融合产业特色与振兴愿景的艺术长卷,在新村村墙面上徐徐展开。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青年群体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最后一抹色彩定格,新村村的墙垣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地标。“绘梦乡野”突击队以艺术为介,将青春汗水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大局,用文化传承赋能乡土发展。这不仅是一次墙绘实践,更是青年群体响应国家号召、助力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发展的使命践行。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林莉以殷切的期望和悉心的指导,激励我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未来,愿更多青春力量汇入乡村振兴洪流,以创意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的壮美篇章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刁俊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