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来:南理学子探寻合浦汉代文化新表达

发布时间:2025-07-16 01: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腾炜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李腾炜)为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7月9日,南宁理工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南理微光·智媒跃珠乡队”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开展海丝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业讲解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青年学子们系统梳理了汉代合浦郡的历史文脉,深入了解了这座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辉煌历史。

图为团队队员在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梁红 供图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引导下,团队依次深入参观了三大核心展馆。

在“青铜之光”馆,队员们被汉代青铜器的精湛工艺与礼制文化深深吸引。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国家一级文物铜凤灯,该文物通体鎏金,凤鸟造型栩栩如生,其独特的设计暗藏玄机:凤嘴衔灯罩,颈部为导烟管,腹腔可储清水,燃烧时产生的烟尘通过导管溶于水中,整套系统构思之精巧,完美诠释了汉代工匠将实用功能与环保智慧融为一体的高超技艺。

图为铜凤灯。梁红 供图

“土火之韵”馆中,一件展示汉代民居结构的陶制文物尤其引发了队员们的浓厚兴趣——它揭示了“上厕所”一词的古老渊源:为便于积攒农家肥,东汉时期的厕所常设计为两层结构,底层饲养牲畜,人们需通过梯子登上二层解手。这个生动的生活细节让队员们恍然大悟,现场发出会心的惊叹与讨论。

图为纹悬山顶带圈陶溷。梁红 供图

在“碧海丝路”展馆,来自地中海地区的琉璃器、波斯陶等珍贵舶来品,生动展现了汉代合浦“商贾辐辏,舟楫如云”的繁荣盛况。尤其是一组组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饰品,其精湛的切割工艺和绚丽的色彩,引得女队员们纷纷驻足细赏。

图为所展览文物。唐献敏 供图

图为波斯陶壶。梁红 供图

图为深蓝色玻璃杯。唐献敏 供图

图为团队队员在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梁红 供图

“这些饰品的工艺水准,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队员梁红轻轻俯身,仔细端详着展柜中一件紫色水晶串珠的纹路。讲解员介绍,这些来自异域的珍宝,不仅见证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更体现了汉代合浦作为国际商港的重要地位。

图为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梁红 供图

图为东汉三色水晶串饰。梁红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手持专业设备,细致记录每一件文物的详细信息。成员不时驻足,就展品的年代特征、工艺技术等专业问题与讲解员展开深入探讨。

“这件青铜器的纹饰具有典型的西汉中期特征”,讲解员指着一件精美的铜壶详细解说时,队员们立即围拢过来,有的认真记录,有的拍摄细节特写。通过多角度拍摄、录音访谈等方式,团队系统性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

“这些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智慧令人震撼,”队员刘子萧感叹道,“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素材,通过新媒体技术让更多人了解合浦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为铺首衔环兽足绵羊钮铜樽。唐献敏 供图

图为铜牛。唐献敏 供图

此次博物馆研学活动为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合浦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实践队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挖掘汉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创新方式展现合浦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智媒跃珠乡”队在展馆外合照。李腾炜 供图

图为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智媒跃珠乡”队在展馆外合照。刘子萧 供图

图为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智媒跃珠乡”队在展馆外合照。刘子萧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志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