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张浩南) 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赴肥东为民学校爱心夏令营的志愿者们将中华武术引入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力与美的文化体验。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源自古人强身健体、弘扬武德的追求,其动作刚柔相济、形神兼备,既能培养练习者的意志力与协作精神,又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勇毅、坚韧的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
教学第一天的展示课上,张浩南一套刚劲有力的健身南拳结束后,台下响起细碎的惊叹声。但他并未急于教授招式,而是先让学生们静坐听"抱拳礼的故事"。"左手为掌象征文德,右手为拳代表武功,掌覆拳上寓意止戈为武。"他边说边示范,拇指扣于食指第二关节,掌根与拳面平齐,"这个动作不是简单的招呼,是习武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室内场地指导学生抱拳礼的基本手型 朱勤 摄
教授“弹腿冲拳”时,重心转换与出拳、弹腿同步的难点让学生们屡屡出错。有的弹腿时身体后仰失稳,有的冲拳时拳头偏离目标像摆臂,还有的弹腿与冲拳节奏脱节,显得拖沓无力。张浩南老师将动作拆解成“先弹腿、再冲拳”两个部分,让学生喊着“一弹、二冲”的节奏分步练习。他边说边扶着学生的髋部,调整重心位置,让大家感受弹腿时支撑腿的稳固与冲拳时腰腹的发力联动,体会上下肢配合的协调感。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室内场地指导学生弹踢冲拳的动作要领 朱勤 摄
随着课程深入,孩子们开始学习将单个武术动作连贯起来。在老师“敬礼!礼毕!”的口令声中,他们全神贯注,努力让原本略显生涩、不够协调的动作逐渐流畅起来,最终汇成一套行云流水般的组合。从最初的衔接磕绊到后来的连贯自如,每一次踢腿都凝聚着专注的力量,每一个定势都透露出无比的认真。细密的汗珠挂在红扑扑的脸颊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诉说着坚持的信念。当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孩子们昂首挺胸立定收势时,那小小的身影仿佛蕴藏着无限的热情。这不仅仅是汗水浇灌出的小小成果,更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一份格外提振信心的自豪。
▲图为志愿者老师在室外场地指导学生成套的动作演练 朱勤 摄
马步稳扎,拳风呼啸!当最后一式抱拳收势,喘息与掌声相融,这不仅是孩子们齐心练出的最昂扬的武术篇章,更是他们在招式中磨砺意志、在切磋中领会协作的鲜活写照。望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自豪,便能体会这份坚持的可贵——这堂热血沸腾的课程,不仅传授了他们中华武术的精髓,更在他们心底种下了文化自信与坚韧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