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 (通讯员 :孔令博 韦婷婷 叶睿 )毛笔书写认真专注,画笔绘就“酸甜苦辣”,巧手剪出生肖造型……7月11日,襄阳市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里,武汉学院“大手牵小手”筑梦支教队的艺术课堂充满活力。这支入选2025年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项目的团队,为80余名乡村儿童开启了一场缤纷的艺术之旅,以“用陪伴浇灌成长”的理念点亮孩子们的暑期。
“小横线像小桥,稳稳当当不摇晃……”书法课堂上,支教老师孔令博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和笔画开始指导。初次执笔的孩子们,小手虽带着微微颤抖,字迹也显稚嫩,但在老师的手把手示范和不断鼓励下,笔下的汉字逐渐流畅工整起来。这不仅是一次书法启蒙,更是一场专注力与耐心的培育之旅。孩子们在反复的练习中,感受着中华传统书法的魅力与修身之道。
“酸是皱眉的紫葡萄,甜是冒热气的红糖馒头!”在“酸甜苦辣”主题美术课上,四年级的马子沐用红、黄、蓝、绿大胆诠释着她对滋味的感知。美术老师李梦雪运用“生活联想教学法”,引导孩子们从喝中药的苦、吃辣条的“哈气”中捕捉灵感。画笔成为他们情绪的出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画纸上肆意驰骋,抽象的情感变成了具体而生动的图画,孩子们在色彩中自由倾吐心声。
手工课的桌面上铺满了彩纸、剪刀和胶水。志愿者张栢琳从对称的窗花开始教起,逐步引导孩子们挑战更具创意的生肖造型。“老师你看!我的小兔子耳朵会动!”完成作品后,孩子们兴奋地向老师展示,眼神中闪烁着“我能行”的自豪光芒。支教队员们欣喜地发现,比起作品的完美程度,孩子们更珍视创作过程中全神贯注的体验和那份因完成而获得的成就喜悦。许多最初腼腆的孩子,如今已能主动、自信地举起自己的作品。
“艺术教学的核心并非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通过耐心的陪伴,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光。”支教团队负责人表示。为此,团队精心设计了“观察-表达-创造”三阶课程体系,将书法等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现代美育理念相融合。作为省“七彩假期”项目的实践点,纪洪小学成为了“大手牵小手”支教队员们践行“美育浸润”理念的生动缩影。十五天的陪伴虽然短暂,但这群大学生志愿者用心播撒下的艺术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相信这份由陪伴浇灌的种子,终将在乡村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迎着阳光绽放出希望的花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