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柚乡振兴——黎大学子为民主村农产品把脉开方

发布时间:2025-07-15 18: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静雯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来自黎明职业大学土建学院的“青春赋能・筑梦坂仔”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建省平和县民主村,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现状,开展为期3的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入柚园、走访农户、对话村官,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视角梳理产业痛点,为当地柚果等农产品的发展积极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实践队村部合影

深度把脉:倾听农户心声,梳理核心诉求。

为更精准把握需求,实践队与驻村第一书记刘成峰及村民代表展开圆桌座谈。访谈聚焦“嫁接技术培训需求”、“包装设计建议”、“新渠道拓展想法”等核心议题。队员们认真记录整理,提炼出农户最迫切的呼声:“渴望建立统一品牌标识和包装”、“希望引入专业设计提升产品形象”、“亟需对接高校、电商平台等新资源拓宽销路”。

▲图为实践队村部座谈

特色资源:生态农品亟待价值释放

在与刘成峰书记的座谈及后续信息收集中,实践队了解到民主村拥有不少特色生态农产品资源。村东养鸡场采用210天散养模式出产“百草鸡”,因其运动量大,肉质紧实,村民笑言“需高压锅压制25分钟才烂”,品质独特。此外,农户也曾尝试将当地黄鳝、紫玉淮山与柚果进行组合销售,期望提升附加值。然而,受限于简陋的包装和滞后的销售渠道,这些优质农产品往往只能以低廉价格批量流入菜市场,其生态价值和特色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  

▲图为实践队与农户座谈

田间地头:直面柚产业“成长的烦恼”

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走访 200 亩柚园时发现:白肉柚、红肉柚、三红柚(因肉馕皮全红成价格担当)与浙江引进的红美人、红甜心柚构成核心种植品类,但嫁接技术依赖度高、3-4年挂果周期长,让农户面临投入压力。更棘手的是葡萄柚曾因产量过剩价格暴跌,部分商家为抢上市喷除酸剂,导致果实甜度过高却引发食用不适。

▲图为实践队走进田间地头获取第一手资料

数据赋能:严谨调研支撑发展建议

调研期间,实践队展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村部,队员们系统整理了大量一手数据:绘制了嫁接技术普及率与改良技术掌握率对比图、分析葡萄柚种植面积与历史价格波动折线图,并对200亩柚园按品种、树龄进行了精细化网格标注。最终,团队形成了详实的万字调研报告,并辅以数十份实地拍摄的影像资料,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春印记:创意融入乡土实践

调研工作严肃认真,也不乏青春活力。队员们利用间隙与村民在柚子树下拍摄记录劳作场景,将嫁接技术要点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科普表情包”,用轻松方式普及农业知识。夕阳下,队员们还细致测量村主干道宽度,为未来可能的农产品展示区规划收集基础数据。这些充满创意的点滴,不仅记录了实践过程,更传递了青年学子对乡村的深厚情感。

▲图为实践队花絮

此次“青春赋能・筑梦坂仔”实践队的调研活动,是高校学子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队员们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倾听诉求、收集数据,用专业知识为民主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把脉问诊。他们梳理出的技术瓶颈、市场痛点、品牌诉求等核心问题,以及积累的详实数据资料,为当地政府和农户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实践队表示,后续将基于调研成果,尝试链接高校设计、电商、农技等资源,助力民主村农产品提升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以实际行动为柚乡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通讯员:江静雯 谢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静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