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跃而声,乐响广师”突击队的成员们走访了河源市非遗中心,与赖伟军老师在交流中探寻客家山歌的守正与创新之道。
虽去年才负责非遗中心的相关工作,但赖伟军老师早已在客家童谣与现代客家山歌的创新创作领域深耕多年。在他看来,客家山歌的本质是扎根生活的口头文学,藏着大量俗语俚语与本土化表达,传统的对歌与独唱形式从先民的劳动场景中诞生,既承载着情感交流的温度,又能为各类活动烘托出浓浓的烟火气。
图为成员们与赖伟军老师交流
谈及客家山歌的传承,赖伟军老师始终秉持着“有根创新”的理念。他坚信,传承不是简单复刻,而是在守住传统歌词、曲调根脉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山歌唱出当下生活的鲜活模样。尽管当下面临流行文化冲击,受众群体较小的挑战,但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专业领域与青少年中,客家山歌的积极反响已悄然绽放。
图为成员们参观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成员们在交流中了解到,河源客家山歌传承已形成多元实践体系。“非遗进校园” 活动扎实推进,河职院开设专业课程,越王小学、雅居乐小学、康宁路小学等十几所学校组建客家山歌社团;每年非遗月期间,客家山歌擂台赛、表演赛与客家童谣表演赛轮番登场,热闹非凡;客家童谣师资培训持续开展,为传承储备专业力量。一系列举措让青少年对客家山歌的认知度逐步提升,更推动河源客语音乐创作走在行业前列。
图为赖伟军老师
展望未来,赖伟军老师的思路清晰而务实。他计划先夯实传统根基,重点提升学校音乐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从青少年群体中培育传承力量;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进行创新,让客家山歌突破受众局限、扩大影响力,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通讯员:向寅 李伊芮)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向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