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丨循着乡味去湘村

发布时间:2025-07-16 0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杨、石家豪、刘颖玲、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陈杨、石家豪、刘颖玲、)当青春的脚步叩响乡土的门扉,一场关于成长与振兴的故事,正在雪峰山水间悄然展开。近日,湖南信息学院“沿途而上”实践团走进溆浦县三江镇——这支热情满满的大学生队伍,携着盛夏的热诚,要在山林中探寻乡村振兴的青春答案。

图为湖南信息学院学子抵达三江镇

初抵三江,青春的朝气与乡土的厚重撞了个满怀。碰头会上,学子们的奇思妙想与基层干部的实践经验碰撞交融,迸发出串串火花。“三江楠竹成海,竹木产业前景大好!淳朴民风滋养优质农产,豆腐、红薯粉定能香飘远方!”话语间,满是共建美好乡村的热切期盼。车行向朱溪村的路上,学子们即兴哼起歌曲,悠扬的旋律中,藏着他们写给三江的第一封“情书”。

“原来乡土不只是单调的土黄!学子们好像真的爱上三江了。”初探朱溪,“红色基因、绿色生态、古色乡韵”“三色”底蕴让年轻人眼前一亮,也让他们笃定要为这片土地挥洒热忱。他们计划架起直播间,让红色故事“出圈”;打通电商脉络,让绿色物产“远行”;玩转新媒体,让古色乡韵“传声”。

晨露未歇,地里还带着些许难得的凉意,学子们挽起裤脚就踩进了田垄,朱溪村河畔农场是他们沐光成长的课堂。当下正值玉米成熟的时节,学子们跟着农户钻进齐肩高的玉米地,壮实的玉米秆子抵得上胳膊粗。多半人都是头一回掰玉米,“这苞米摸上去扎实,可也有软肋。”农户一边卖着关子,一边弯下身子,掰开了半片苞叶,漏出下面那条缝藏着巧劲的缝,“看准这往下一压。”“咔”的一声脆响,饱满的玉米已经落入了掌心。“做了一辈子农活,还是有点门道嘞。”大爷自豪地笑道。大家学着农户的样子,果然顺溜很多,学子们纷纷表示“这比捏解压玩具过瘾多了”,这种解压式的农活多多益善。

图为学子们在朱溪河畔农场参加劳作

原来课本里的乡土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太阳下晒暖的苞米,是农户脸上绽开的笑颜,是不焦虑、不浮躁、也是不慌不忙扎根土地的从容。沿途而上,不仅是顺着城乡发展足迹的回溯,也是循着乡味去农村的向往。农户欢喜有人听他讲农作技巧,学子新奇于方寸土地孕育果实的奇妙。

图为学子们在朱溪河畔农场

当乡音城语在集镇交汇,当乡村邂逅更多年轻的身影,当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讲好乡土故事,便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

撰文 | 陈杨、石家豪、刘颖玲、

图片 | 邹天宇

一审 | 张翔

二审 | 陈春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