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童心播种农耕梦,青春接力禾光行

发布时间:2025-07-15 2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庞颖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4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禾光同行”青年实践团在学院专职团干部杨宸宇带领下,奔赴溧水区晶桥镇“亮晶晶”爱心暑托班,为乡村青少年精心打造了一场融合节气科普、五谷认知与创意手工的农耕文化浸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青年学子以知行合一践行社会责任、于童心深处厚植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活动伊始,节奏明快的拍手游戏瞬间点燃了课堂热情。当清亮童声齐诵二十四节气歌,从春耕夏耘到秋收冬藏的时间密码在稚嫩心灵中悄然激活。在“节气连连看”互动环节,孩子们将每个节气与农作物生长特征精准对应,思维的火花在踊跃表达中碰撞。一位小同学结合生活观察分享道:“寒露时,早上植物叶片上会有小水珠”,“小寒来到时,伯伯家的农田庄稼上会盖东西保暖”,其细致入微的体悟赢得满堂赞许。这场互动,巧妙地将抽象的时间刻度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的自然律动,节气课堂由此超越了知识灌输,升华为对自然脉动的深切感知。

图为成员进行二十四节气宣讲 图为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实践团成员系统梳理了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精密联系,小麦、大豆等作物随季节更迭的生长图谱在孩子们眼前徐徐展开。当传统习俗知识成为探索的起点,孩子们展现出浓厚兴趣,纷纷结合习俗名称与生活经验展开大胆猜测,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孩子们对遵循农时、顺应天时的古老智慧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听讲

图为小朋友回答相关问题

随后的五谷知识科普同样备受瞩目。稷米、菽类、小麦、黍米、稻米的起源与用途揭开了“盘中餐”的生命史诗,孩子们在快问快答环节热情抢答,课堂氛围热烈非凡。活动高潮在“黏土魔法师”与“七彩魔法师”创意手工实践中到来。孩子们或巧手捏制立体五谷造型,或用彩笔为农耕简笔画赋予斑斓生命,一件件童趣盎然的作品从指尖诞生。实践团为每组“小魔法师”颁发的日记本与积木奖品,不仅是对创意的嘉奖,更是对探索精神的真诚鼓励。

图为成员与暑托班小朋友室内合影

图为暑托班小朋友展示作品

活动尾声,户外草坪上的迎面接力赛化为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分队驰骋,阳光下接力奔跑,击掌传递的不仅是接力棒,更是蓬勃的喜悦与团队力量。当优胜队伍接过积木奖品时,灿烂笑容里流淌着纯粹的幸福感。全程贯穿的即时鼓励——贴纸与书签,无声滋养着孩子们求知与表达的信心。

图为成员与暑托班小朋友室外合影图为小朋友进行接力赛

此次“禾”光同行实践,是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双向淬炼,也是一次在童心沃土播撒希望的深情灌溉。农科学子从实验室走向社区,以专业为犁,为“亮晶晶”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大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节气与五谷知识,更在自然律动中感受生命力量,在创意手工中激发想象,在团队接力中体味协作快乐。这颗浸润着农耕智慧与文化自豪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心田,点亮了孩子们对土地的好奇与热爱,更可能孕育出未来探索农业、守护自然或传承文化的梦想萌芽。 当青年智慧融入社会实践,服务青春的耕耘在为农耕文化续写新篇的同时,也与孩子们被点亮的梦想之光相映生辉,共同绽放温暖光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庞颖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5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