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绽放童年梦 爱心浇灌未来花——湖北师大小葵花实践队开展黏土艺术课

发布时间:2025-07-15 21: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褚毅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湖北师范大学“小葵花”暑期实践队支教活动进入第九天,在东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们以更加默契的配合和专业的教学,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欢乐并重的成长体验,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个性化的关怀陪伴,持续深化社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助力孩子们在艺术启蒙与素质拓展中收获自信与快乐,为这个暑期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清晨的阳光穿过教室的玻璃窗,在孩子们的笑脸上跳跃,在今天的心理健康课上,以一部充满创意与深度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为灵感源泉,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黏土创作活动。当五颜六色的黏土被捧在稚嫩的小手中时,整个教室仿佛被注入了魔法,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与好奇的光芒。

这部电影将人类的情绪具象化为一个个生动的角色,每一种情绪都有着独特的性格与使命。基于此,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黏土捏出了代表各种情绪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仿佛走进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世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情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老师,我想捏一只会飞的恐龙!”“我要做一个彩虹城堡!”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如泉水般涌出,实践队的队员们蹲在孩子们身边,耐心地指导他们揉捏、塑形、上色。小手的每一次用力,都是对创造力的探索;每一抹色彩的搭配,都是对美的启蒙。黏土在指尖流转,童真在笑声中绽放。有的孩子捏出了歪歪扭扭的小动物,有的做出了抽象却充满想象力的造型,但无论成品如何,他们眼中那份成就感与喜悦,比任何精美的作品都更动人。

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灵巧的双手,更是他们被艺术唤醒的内心世界。一位平时内向的小女孩悄悄将捏好的黏土花朵递给冯文锦老师:“老师,这是送给你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温暖。趣味黏土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协作与分享中收获了友谊,在创作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勇气。

夕阳西下,教室里堆满了形态各异的黏土作品,它们或许不够完美,却承载着孩子们最纯粹的梦想。支教的第九天,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用爱与耐心,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见世界、表达自我的窗。小葵花实践队愿做那缕阳光,照亮他们一隅童年的天空,让每一颗星星都能自信闪耀。

因为爱,所以播种;因为播种,所以收获。 这一天,黏土在孩子们手中绽放,而他们的笑容,也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喧闹声渐渐散去,志愿者们却仍忙碌着。他们蹲下身,仔细捡起散落的黏土碎屑,用湿抹布一遍遍擦拭被颜料染花的桌面,将七零八落的彩笔一支支归位。看着恢复整洁的教室,想到孩子们明天还能在这片干净的空间里继续创造,眼角的疲惫都化作了满足。

这场贯穿日暮的支教时光,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育人长卷——当志愿者们蹲下身躯与孩童视线齐平,手把手教他们揉捏黏土时,收获的不只是教学相长的喜悦,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体悟;当孩子们举起亲手制作的黏土作品,眼中跃动的不只是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更是被尊重与肯定的精神满足,也相信通过这次独特的心理健康课,大家对自身的情绪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学会了以更包容、更理解的心态去看待每一种情绪的起伏变化。

那些在教室里来回穿梭的忙碌身影,融入黏土创作中的专注眼神,都在无声诠释着教育的真义:真正的成长,始于教育者褪去成人权威、以平等姿态对话童心的瞬间;真正的教育,藏在对每个稚嫩心灵细致体察、用真诚付出浇灌希望的点滴之中。当夕阳为志愿者的归途镀上金边,那些留在孩子们心田里的温暖印记,终将化作滋养未来人生的精神火种,在时光流转中持续绽放光华。

(供稿人 饶嘉怡 指导老师 关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褚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