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文学院学子解码麻陇彝族乡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5 17: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熠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攀枝抱榴语同心文化调查探团”在陈松老师和徐海梅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中心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调查等活动。组长刘文玉带领组员赵李烨、胡莉、万梦茜、林熠秉持端正认真与体验感悟的态度在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民居、学校、尼罗文化与特色产业进行调研。

坐落于中心村的团山堡彝族聚居地始建于清末,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一栋栋传统民居形成圆形堡垒,与村庄原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曾经这里的居民彝汉各占一半,后来,许多汉人陆续搬迁到县城或周边村镇。

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中心学校是这里唯一一所学校,目前有学生100多名,老师19名。学生全部由彝族学生构成。教学语言主要以普通话为主,彝族教学为辅。学校在教学理念方面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促进彝汉一家亲为基础,扣好学生的第一颗扣子,为麻陇彝族乡特色文化传承培养人才。

亚拉文化的尼罗人是麻陇的发现者和拓荒人,他们从云南永仁干树子因安山捕鸟来到麻陇这个地方。那个时候荒无人烟、森林茂密更重要的是阳光充足、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因此,这里成为了他们开荒拓土的战场。他们把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带到这片地方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独属于麻陇的亚拉文化。柴启富老人是尼罗人,同样也是亚拉文化的传承人,他表示,在他生前,一定要讲好尼罗故事,把亚拉文化传递出去!

麻陇地区山地居多且坡度较大,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为维护地区粮食安全,村民们选择了部分适合水稻小麦生长的土地种植。这里种植烟草历史悠久,烤烟种植面积达一万亩,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除此之外,种植番茄、妞妞桃、核桃等等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团通过对文化经济的调查,对中心村乃至整个麻陇彝族乡有了整体认知。组员们在调研过程中对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文化底蕴感受颇深,对少数民族文化深感震撼。此次调研对于调查团构建正确的民族认同观,写好民族团结故事有积极意义,引领人们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谱写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