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韵润童心,非遗匠心铸未来 ——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实践队赴鼓一小开展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5 22: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懿   阅读 98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七月榕城,茉莉芬芳馥郁。 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寻茉莉茗香,传非遗匠心”实践队近日走进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将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转化为一堂生动鲜活的文化实践课。学子们以青春之姿,架起高校专业资源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桥梁,在童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奏响文化传承与思政育人的协奏曲。

图为实践队员步入校园

图为实践队员精心布置茉莉茶文化体验场地

科技赋能探本源 匠心调研筑根基

经过前期的深研细悟,实践队员们厚植专业底蕴,充分发挥农科院校的专业优势,深入茉莉花田、茶厂与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系统调研茉莉花种植、茶坯制作、窨制工艺等核心环节。他们不仅学习传统技艺,更注重运用现代科技视角进行记录与分析,运用数字化手段整理工艺流程、分析品质关键点,力求在理解“匠心”的同时,探索科技为传统工艺带来的新可能。这体现了农科青年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深刻理解,将专业知识服务于文化保护,是农科学子“强农兴农”使命在文化领域的生动拓展。

图为实践队员们向张子健大师学习窨花技艺

美育浸润启心智 思政融合育新苗

文化空间营造,美学基因深植。 实践队员化身文化使者,精心打造沉浸式茉莉文化空间:古雅的茉莉花茶罐、精巧的手工书签、清雅的茉莉香囊错落陈列,竹筛、新鲜茉莉花等非遗工具触手可及。悠扬的萨克斯版《茉莉花》旋律流淌,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在图文并茂的宣讲中,队员们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思政课堂,揭开茉莉花茶窨制技艺的神秘面纱。现场筛花演示环节,洁白花瓣在竹筛上轻盈舞动,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非遗之美在细腻的工艺中流淌。这不仅是美育的浸润,更是“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福建农林大学青年学子将大学课堂所学转化为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知识传授与感官体验,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埋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打通了思政教育的学段壁垒,展现了青年在文化传承中育人育心的自觉。

图为萨克斯演奏《茉莉花》

图为孩子们被筛花工艺吸引

实践互动传技艺 知行合一悟真谛

巧手体验匠心,互动传递温度。 实践队精心设计多元化互动环节:通过问卷倾听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期待,以茉莉主题周边传递文化关怀。手工制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穿针引线制作香囊、精心点缀茉莉书签,传统工艺在稚嫩却专注的双手中被赋予新的童趣。品尝亲手参与制作的茉莉花茶时,孩子们脸上绽放出满足而自豪的笑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农科青年深谙实践育人的真谛,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体悟“匠心”的专注与劳动的喜悦,深刻理解“以文化人”的力量。这不仅让非遗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与传承的渴望,是农科学子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服务社会教育的生动写照。

图为孩子们品尝茉莉花茶展露笑颜

图为孩子们动手制作茉莉花手工艺品

青春聚力谋创新 文化传承谱新篇

活动尾声, 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茉莉花作品,与实践队的哥哥姐姐们合影留念,纯真的笑脸上写满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收获的喜悦。福建农林大学“寻茉莉茗香,传非遗匠心”实践队,以茉莉为媒,以行动为笔,深刻践行了“三下乡”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精神内核。他们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美学教育滋养童心,用文化传承启迪未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非遗匠心的薪火在校园点燃。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手捧作品合影留念

融合创新模式,激发青春动能。实践队深入剖析“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与乡村(社区)文化振兴的深度融合。实践队依托校园这一生动舞台,成功将地域特色鲜明的茉莉花文化转化为高质量教育资源,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态。更为重要的是,福农学子以自身为纽带,有效整合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致力于将文化瑰宝进行永续传承。他们通过“宣讲+实践+互动”的立体模式,使静态的非遗知识焕发生命力,让古老的技艺在孩童的惊叹与实践中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提供了青春方案。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科青年自觉将个人所学与国家需求、文化传承紧密结合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他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坚定步伐。农科青年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青春之我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努力谱写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文| 罗冰筠、黄展鸿

图| 赵嘉科、杨萌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懿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