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随州市随县洪山一中开展了一堂“价格猜猜猜”主题实践课程,通过互动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引导青少年探索价格背后的经济逻辑,培养理性认知与表达沟通能力。
趣味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课程伊始,志愿者以“物品价格竞猜”小游戏切入,通过让孩子们猜测电饭煲、笔记本等日常物品的价格,迅速聚焦“价格如何确定”的核心问题,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物品的材质、用途等特征,初步建立对“价格与物品属性相关”的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图为学生回答志愿者的提问
案例解析厘清价格逻辑
课程中,志愿者围绕“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展开系统讲解。通过三组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在生产维度,以电脑与鼠标为例,说明生产材料复杂度、制作时长对价格的影响;在需求维度,结合旅游旺季与淡季门票价格差异,阐释市场需求变化与价格波动的关联;在地域维度,通过同款商品在省会城市与小城市的售价对比,解析销售环境对定价的影响。通俗化的案例讲解,使抽象的经济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生活常识。
图为志愿者讲解影响价格的几大因素
实践竞拍检验学习成效
核心环节“创意竞拍会”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各小组选取一件“拍品”,并讨论出组内定价。随后,各小组上台陈述拍品的材质、制作成本、用途等核心信息,其他小组则根据他们的叙述进行竞价。待所有小组完成出价后,“拍品”所属小组公布组内定价,出价最接近该价位的小组获胜。现场通过“定价—陈述—竞价—揭晓”的完整流程,以富有新意的互动形式帮助孩子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判断能力。
图为学生积极参与竞拍
负责本次课程的志愿者朱思怡介绍,本次课程通过“认知—解析—实践”的递进式设计,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掌握影响价格的核心因素,培养观察生活、理性思考的习惯。下一步,四叶草青年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推出生活实践类课程,助力青少年在体验中提升综合素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思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