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杜明珊)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宜路传薪,筑梦屏山”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团队在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和平社区继续开展支教活动。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兴趣,涵盖语言启蒙、逻辑训练、艺术鉴赏与团队游戏等多个方面,为当地孩子带来别开生面的暑期课堂体验。
当天上午,第一节课程以“拼汉字”趣味识字为主题。课堂伊始,主讲教师通过对比展示“犬”与“大”、“日”与“目”的字形异同,引导学生在密集汉字中快速识别形近字。孩子们积极参与,争相举手抢答,课堂气氛热烈。随后进入“月”找“耳”、“玉”找“王”等环节,老师结合象形特征和部首变化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进入“妹”找“姝”、“经”找“轻”、“税”找“悦”等进阶内容时,教师进一步强化字形辨析能力。最后的“眼力大挑战”环节,孩子们分组寻找“目”字,展开激烈比拼,激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课程尾声,学生围绕“我的梦想”主题进行简单写作,将所学汉字融入表达之中,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整堂课在趣味练习与写作实践的结合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识字准确性和观察力。
▲图为拼字小挑战
第二节课堂以经典游戏“萝卜蹲”拉开帷幕。队员将学生分组,分别抽取“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名称,在节奏鲜明的口令中迅速完成蹲起动作。一连串的互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放松身心,增强反应力。随后转入“做相反”游戏,学生需与教师发出的指令进行反向反应,从“举左手”到“向前走”,层层升级的难度考验着孩子们的专注力与执行力。现场笑声不断,不时有学生因“错乱反应”自嘲出错,引发集体欢笑。游戏中穿插小组对抗赛,为课堂增添竞技乐趣,同时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整堂课通过肢体互动与即时反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协作精神,既释放了精力,又增强了课堂凝聚力。
▲图为趣味反应力训练
下午,“宜路传薪,筑梦屏山”支教队开展了一场以《只此青绿》为主题的艺术鉴赏课。课程伊始,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并介绍舞蹈《只此青绿》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在舞蹈片段欣赏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色彩运用、动作设计及情绪传达,引发孩子们对“青绿山水”美学的直观感知。通过讲解“青绿腰”等动作的象征意义与服饰色彩对应的自然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舞蹈中蕴含的山水意象。随后转入《千里江山图》赏析环节,老师通过“青绿为何千年不褪”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讨颜料成分,并介绍了蓝铜矿、孔雀石、绿松石等传统矿物颜料的来源及特点,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认知。课堂最后,学生进行“青绿小世界”主题创作,以山水、家乡景色或幻想场景为题展开绘画表达。课程尾声还设置了知识问答,通过答题巩固学生对“青绿”技法及画作背景的理解。整堂课在赏析与互动中穿插创作与思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美学魅力。
▲图为艺术鉴赏课
成都理工大学“宜路传薪,筑梦屏山”支教团队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科学设计课程结构,注重趣味性、知识性与参与度的统一,助力乡村儿童度过一个丰富多彩、收获满满的暑期。
撰文 | 杜明珊 张子佳 庞宏润 李雁鹰
图片 | 肖思雨 胡警予
一审 | 李宇 何锐
二审 | 李欣杰 罗静奕
三审 | 赵崟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明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