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颜心远、郭杨杨、李铭辉)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促进高校优质资源赋能基层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与创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点亮心火”实践团(下称“实践团”)于2025年7月13日走进封开县,在县域时代广场开展了一场以“智绘心声,愈见真我”为主题的科技赋能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实践团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绘画心理疗法深度融合,把优质、贴心的心理健康服务送到社区门口,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场AI融合绘画的心理健康测评与疗愈体验,也为县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科技活力与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时代广场中庭摆摊
从好奇打量到提笔落笔:一场特别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启幕
7月13日早上,封开县时代广场的开门声中,几抹鲜亮的橙色马甲正忙碌着—实践团的成员们正将画纸、彩笔整齐码放在长桌上,旁边的志愿者忙着向路过的居民分发活动宣传单:“您看,这是我们的活动介绍,画画就能测心理健康呢。”“这是做啥的?画画还能测心理?”路过的阿姨指着桌上的画笔好奇发问。紧接着,随着第一位居民在画纸上落下第一笔,这场以 “智绘心声,愈见真我” 为主题的科技赋能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正式在热闹的互动中拉开序幕。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引导参与者使用相关程序网站,进一步了解项目与队伍
从传统测评到AI赋能:一次科技与心理的火花碰撞
活动引入了团队联合校企研发的“安心AI”绘画心理测评系统,引导居民们通过参与多主题自由绘画创作进行心里“体检”。居民们绘画后将照片上传系统,AI即可在十余秒内生成一份近5000多字的专业心理测评报告。现场,实践团队员为居民解读报告,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本次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便捷、新颖的心理状态评估途径,一方面绘画心理疗法可以减轻压力、宣泄情绪,另一方面融于绘画的筛查可有效降低防备心理,提高测评准确率。这种心理筛查方式创新实现了筛查评估与情绪疏导的同步触达。
▲图为参与人员在绘画现场完成画作
从好奇试探到主动分享:心与心的距离在缩短
实践团队长李铭辉接受了采访。他介绍道:“传统纸质量表要填几十道题,孩子看不懂、大人嫌麻烦。而现在只需要用几分钟画一幅画,然后上传AI系统就可以得到一份五千字的心理测评报告,速度更快准确性还高。”后台数据显示,仅仅一上午已有387位居民参与,从14岁到67岁都有,报告里的“情绪关键词”大多是“活力”、“积极”,这说明大家真的在享受这个过程。”诚然,现行的心理筛查常依赖纸质量表,普遍面临高成本、长耗时、难触达等痛点。而团队创新使用人工智能+心理学学科“数心融合”范式,能够更加高效地促进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绘画方式有效降低了心理戒备,有助于避免虚假作答;另一方面,绘画本身即疗愈体验,实现了筛查评估与情绪疏导同步触达。团队希望此次活动能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增强自主评估意识,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群众了解AI技术的应用,让科技服务于心,助力完善封开县城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图为队长李铭辉(左一)在本次活动现场中积极与居民讲解团队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双百行动”驻封开服务队队长张兵莅临活动现场,与实践团成员进行深度交流,了解项目的相关情况,并给与实践团的工作以高度的赞扬。
▲图为华南师范大学“双百行动”驻封开服务队队长张兵(左一)给予指导
当 "心火" 遇见 "民心":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活动收尾的长桌上,已经铺满了居民们的画作。最后一位体验者期盼得问实践团成员:“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我们还能再测吗?”得到“后续会培训社区志愿者用测评系统" 的答复后,他感叹:“这活动好,比听大道理实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我家孩子的心理状态,还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实践团成员们也表示,将继续深入粤东西北的其他县域地区,通过摆摊宣讲活动,展示AI赋能心理健康服务的跨场景应用功能与优势,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状态,从而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助力县域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
▲图为街道成员积极参与活动现场,给实践团成员进一步分析测评结果
实践团此次封开之行成功实践了“AI前沿科技+心理学专业理论”的多学科融合服务范式,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有效突破了传统心理服务的局限,更为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更多适合县域发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心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