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楚、余紫琳、张雨晴)近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2025暑期三下乡踏“应”青山实践队走进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镇东江村,开展了一场以教育帮扶为核心的入户调研活动。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队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村民们纷纷反映:“孩子作业没人辅导”“对汉字文化了解太少”……这些质朴的诉求,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教育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文化的浸润与心灵的陪伴。
▲图为与村民深入交流 何夏莲 摄
▲图为调研过程中了解孩子们的心声 黄子宸 摄
经过大家的讨论,实践队迅速调整计划,推出了“作业辅导 + 文化启蒙”双线模式,旨在为孩子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暖心课堂。第二天上午,孩子们早早来到东江公社活动室,一堂充满温情与趣味的课程正式拉开帷幕。
▲图为帮助孩子们解答困惑 宋小毅 摄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习进度各不相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方案,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作业辅导。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数学难题、语文知识疑惑,队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孩子们逐一攻克学习难关。这种“一对一”帮扶机制,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激活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图为与孩子们教学互动 辜宇帆 摄
在辅导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孩子们对汉字的认知大多仅停留在“会写”的层面,对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渊源知之甚少。于是,他们巧妙地将汉字象形字演变课程融入整体教学规划。在解决家长无力辅导作业难题的同时,课程设计注重将象形字演变知识与课业辅导有机结合。队员们通过讲解“日”“月”等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字形字义,夯实语文基础;以“木”“林”“森”的演化过程为切入点,巧妙串联起汉字结构与词汇积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图为队员余紫琳为孩子们上书法课 戴丽 摄
在笔墨书写实践中,队员们耐心地握着孩子的小手,纠正他们的握笔姿势。横平竖直间,传递的不仅是书写技巧,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一幅幅虽显稚嫩却工整的书法作品被孩子们高高举起时,文化自信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图为孩子们在认真书写毛笔字 林福鑫 摄
从作业辅导到文化溯源,不仅让抽象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孩子们在探寻汉字奥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从调研发现问题到调整教学方案,踏“应”青山实践队以青年的智慧和担当回应了群众的需求,用文化传承筑牢了民族根基。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教育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三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