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薪志成千古,途新践万里”实践队前往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当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脚步在此交汇,一种力量穿越时空,让实践队每个人的心头都为之一振。
▲图为实践队在焦裕禄纪念馆前合影
一走进纪念馆,庄重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在治沙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其中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把手上,还留着深浅不一的握痕。讲解员说,这是焦裕禄带领群众挖沙丘时用的,他右手食指关节有旧伤,要比别人用力,时间长了就磨出了这样的痕迹。旁边的展柜里,是他当年带着技术人员跑遍全县后绘制的《兰考三害分布图》,图上每个标记旁都写着具体的治理方案,比如“沙区种泡桐,洼地挖沟渠”,字迹虽因反复修改有些模糊,却透着“脚踏实地”的较真——他从不信“等靠要”,只认“撸起袖子干”。
▲图为实践队在展馆中探寻与先辈奋斗相关的历史印记
展柜里,有一本泛黄的《兰考县社情台账》,里面记录着他走访120多个村庄的见闻。最让人触动的是一张他和群众的合影:照片里他蹲在地上,和几位老农围着一堆沙土讨论,裤腿沾满泥巴,笑容却格外真切。这正是他常说的“当干部的,要能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焦裕禄纪念馆和游客一起交流感悟
这次实践让队员们明白焦裕禄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更当不负盛世。当代青年或许不必像焦裕禄那样直面“三害”,但他那份“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韧劲、“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的务实,永远是各位青年学子前行的明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家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