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奉新6月30日讯 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江西农业大学高校“推普搭桥,寻脉奉新”三下乡实践团于6月30日走进江西省奉新县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与苗艺学习活动。团队成员与当地苗木协会会员郭波生、金志坚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奉新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万亩苗木绘底色:基地里的“绿色经济”
清晨,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奉新县万亩苗木产业示范基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超1.2万亩,培育有罗汉松、红豆杉、榉树等40余种珍稀苗木及绿化树种,其中不乏树龄超十年的精品苗木。漫步基地,连片的苗木园如绿色画卷铺展,滴灌设备在林间交错,智能温室大棚内幼苗长势旺盛。
苗艺传承与创新:老匠人对话新青年
在基地实训区,实践团成员跟随苗艺匠人学习苗木修剪、嫁接等技艺。金志坚手持修枝剪,现场演示对一株红枫的造型修剪:“苗木造型讲究‘疏影横斜’,既要保留自然长势,也要通过修剪凸显艺术感。”成员们亲手操作时,金志坚反复强调:“苗艺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一棵精品苗木需要五到十年的培育,容不得半点浮躁。”
产学研融合: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实践团成员黄嘉怡在笔记中写道:“基地里既有‘老树盘根’的传统技艺,也有‘智慧农业’的科技光芒。”据了解,奉新县苗木产业近年来通过“高校+协会+企业”模式,建立产学研基地,引入高校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已解决多个苗木扦插育苗难题。
座谈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就苗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问题与两位协会会员展开探讨。郭波生坦言,奉新苗木虽已形成规模,但在品牌知名度、高端苗木培育技术上仍有提升空间。年轻一代的创意想法很重要,比如将苗木与庭院景观设计结合,或许能打开新市场。
此次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乡村产业振兴的活力。奉新县苗木产业以生态为基、以技艺为魂、以创新为翼的发展路径,正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