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马煜婷)7月6日至12日,山西中医药大学灸之道协会“本草探源,岐黄问道”中医药文化科普团赴榆次区小南庄村,晋商公园,百草坡植物园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医疗服务与健康科普,深入社区,走进村镇,队员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实操技能,走门串户,为当地的居民进行健康普查服务,同时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致力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担当,为乡村健康服务事业注入蓬勃力量。
青囊安乡民:小南庄村入户普查护安康
队员们跟随基层医生,携带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逐户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服务,细致记录数据并进行健康评估。同时,结合检测结果,用通俗语言讲解高血压、高血糖的日常预防知识,普及饮食调理、作息规划等健康要点。实践队成员以专业服务与耐心科普,将健康关怀送到居民身边,切实助力提升乡村居民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服务贴近生活、惠及民生。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为居民量血压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为居民测血糖
同时,团队制作了中医养生知识传单,为村民们分发,助力乡村健康发展。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们热情地向村民递上传单,耐心讲解。传单内容丰富实用,涵盖了中医四季养生法、常见病症的穴位调理,以及药食同源的饮食建议。比如,夏季养生保健小知识,以及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志愿者们还结合村民实际问题,普及了慢性病预防和日常调理知识。不仅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学到中医药养生知识,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未来,灸之道协会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员分发中医养生传单
团队在村镇卫生室开展推拿、耳穴压豆等特色服务,为村民缓解常见不适。志愿者针对颈肩酸痛者施以推拿手法,疏通经络;为失眠、头晕村民进行耳穴压豆,贴压对应穴位并指导按压方法。此次服务让村民近距离体验中医外治疗法的便捷有效,志愿者将持续驻点,用专业技法助力基层健康服务,让传统疗法惠及更多乡邻。
▲图为实践队员为当地居民进行肩颈按摩
▲图为实践队员为当地居民进行耳穴压豆
▲图为实践队员小南庄村卫生室合影
百草坡下识本草,岐黄文化共传承
团队在百草坡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以认药识草为载体,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活动中,队长带领大家穿梭于草木间,借助智能工具识别中草药,并一起探讨了各种中药材的特征、功效、药性,从常见的芍药,侧柏,珍珠梅,到较为稀有的景天三七,五月艾,他们还结合标本,对比新鲜药材与炮制后的差异,用通俗语言解读“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参与者们边听边记,不时提问互动。这场在自然中的科普活动,既让大家认识了身边的药用植物,也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让传统医药知识在行走中悄然传播。
▲图为实践队员在百草坡辨别中药材
▲图为实践队员百草坡活动合影
晋商公园传功法:让传统养生“动”起来
在晋商公园开展传统功法教学活动,将八段锦、太极等养生智慧融入市民日常,让传统医药文化以“动”的形式贴近生活。清晨的公园内,志愿者们先示范整套八段锦,一招“调理脾胃须单举”舒展流畅,一式“双手攀足固肾腰”沉稳柔和。随后,他们分解动作教学,强调“松肩沉肘”“呼吸自然”的要领,纠正市民的发力角度与节奏。针对中老年参与者,还特别讲解功法对颈肩劳损、失眠等问题的调理作用。让传统功法走出书本,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养生方式,也让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更接地气。
▲图为实践队员在晋商公园进行八段锦教学
本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成效斐然,意义深远。成功将中医药“治未病”智慧与简便实用的健康方法深植社区,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健康素养与保健主动性,使中医药健康理念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入户健康普查构建了温暖的关怀桥梁,让精准服务直达家门。对团队队员而言,这更是一次宝贵的躬身实践与能力淬炼:不仅深化了同学们的专业认知、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切身感悟民生健康需求,极大增强了成员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职业情怀,淬炼了扎根基层的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煜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