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直播11万+点赞!广科学子携非遗传承人让南盛木雕“破圈”生长

发布时间:2025-07-15 21: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蓝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罗蓝)广东科技学院“南木笙歌”突击队奔赴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联动当地木雕传承人林广茂大师开展非遗木雕活化传承行动。2025年7月6日下午,一场长达3小时的木雕传承人手把手教学直播在南盛中学开展。直播曝光人数达1294人次,点赞量突破11万+,以“理论讲解+技法传授+实操体验”三维模式解码木雕技艺,更通过“小小传承人”培育计划,为南盛木雕的代际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同学们围聚着传承人学习木雕雕刻

直播“破圈”:刻刀叩响数字之门

镜头聚焦处,南盛镇木雕技艺传承人林广茂大师携带全套工具走进南盛中学教室,樟木坯料在他左掌下稳如磐石,右手平口刀配合木槌轻敲,“笃笃”声里,樟木的清香混着簌簌飘落的木屑漫开。桌案上,几十把刻刀按规格错落排列,哑光刀刃映着他专注的眉眼——这场以“理论+技法+实操”为骨架的直播课堂,正从这里生长开来。

图为木雕雕刻工具

突击队队员半蹲在镜头侧方,目光随刻刀起落不断微调机位。他们知道,屏幕那头的观众需要看清每一个细节:林大师如何顺着樟木纹理勾描轮廓,平口刀与圆刀如何交替使用,木槌敲击的力度如何控制才能既省力又精准。“选料要看木质密度,画样得顺着木纹走,打坯要先定大形再修细节……”林大师一边执刀示范,一边将数十年的心得拆解成直白话语,把木雕七步骤的精髓融进“下刀角度”“木屑走向”这些具体动作里。

图为传承人进行木雕雕刻第二步——构思图样

实操环节,镜头追着学生们的指尖移动。少年们握着迷你刻刀,在突击队成员的辅助下尝试雕琢简单纹样。起初,刻刀在木片上只划出浅淡痕迹,随着“笃笃”声渐密,歪扭的花瓣、青涩的枝桠竟慢慢从木面冒出来。有学生举着带木屑的半成品欢呼,指尖的细小划痕沾着木粉——这是他们与千年木雕技艺对话的第一枚印记。教室里浮动的樟木香混着少年的笑声,让沉淀在时光里的“老手艺”,透出了青春的亮色。

图为突击队员协助指导学生雕刻木雕

传承“共生”:当刻刀握在少年手中

这场直播的内核,是“南木笙歌”突击队推动的“小小传承人”培育计划。它跳出了“展示非遗”的单向输出,让青少年成为传承的主角——直播让他们看见非遗的“热度”,课堂让他们触摸技艺的“温度”。

南盛中学的课后,常有学生围在教室研究刻刀用法;直播间里,“想跟林大师学手艺”的留言不断滚动。11万+的点赞数字背后,是刻刀与屏幕的碰撞,是老匠人掌心的温度与少年指尖的力道在共鸣。广科学子用行动证明:当传统技艺遇上青春力量,当刻刀握在少年手中,非遗传承的根系,定会在代际接力中扎得更深、伸得更远。

图为突击队、学生们与传承人在南盛中学教室合影

这场直播的意义,远不止于数据的攀升。它让南盛木雕从作坊里的“孤光”,变成了屏幕前的“星火”;让沉淀在樟木纹理里的文化记忆,以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了数万陌生人的视野。而那些握过刻刀的少年,或许将成为明天的传承人——这才是木雕文化“破圈”生长的真正密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