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藏佳酿,情系向家村 ——“诗承鹿鸣,民族传薪”文化艺术服务团深访向家村酒窖

发布时间:2025-07-15 21: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雯静 杜秀露 丁一凯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向家村的酒窖内,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诗承鹿鸣,民族传薪”服务团的成员们正在做文字记录,汗水顺着脸颊滴在笔记本上,晕开“五年窖藏”“纯粮酱香”等字迹。

▲图为成员们探访向家村酒窖现场 “这缸酒窖了五年整,你闻这香味。”村民谭友均站在齐腰高的酒缸旁,伸手示意成员们靠近。指着缸口密封的褐色窖泥,指甲缝里还沾着泥渍:“这泥是专用的,一般的不行。”成员们凑近,一股醇厚的酱香扑面而来,混着洞穴里微凉的空气,格外清冽。

▲图为村民谭友均向团队成员介绍 “可以尝尝吗?”有团队成员轻声问。“当然!”谭友均笑着递过纸杯,里面盛着高粱酿造的酱香型白酒,“这是百分之百纯粮食酒,喝了不头痛。”成员们接过杯子,温热的酒液入喉,带着粮食发酵的绵甜,正如他说话的语气,实在又热情。

▲图为谭友均向团队成员分享

调研中,成员们的目光被细节吸引,酒窖内大缸整齐排列,外部防尘措施严密,“每批酒都会送到重庆市质检院检查,我们自己也定期自查。”谭友均补充道。当被问及销售渠道,他介绍:“线上线下都能买,销售到上海、西藏、贵州等全国各地,大多从酒窖直接装罐发出,也有在外创业的村里人自己买来存着。”提及酒窖对当地的影响,他自信地说道:“有效解决了村里部分就业。”

▲图为酒窖内佳酿   调研临近尾声,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依然未停。“酿造工艺”“销售渠道”“就业带动”这些词在团队成员们的笔下渐渐立体起来。这不仅是实践锻炼出的观察力,更是对“民族产业”四个字的鲜活理解——就像那坛五年的酒,在坚守品质的匠心与带动乡亲的实干中慢慢发酵,才酿出最醇厚的味道。

撰文:李雯静 杜秀露 

图片:李雯静 杜秀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一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