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百千万 | 广东培正学院“曙光”志愿服务实践团:锦山村课堂播撒文化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15 22: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嘉莉 张思颖 唐佳欣 梁玲华 徐文萱 胡耀丹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张三 李四 王五)2025年7月15日,作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践行动,广东培正学院“曙光”志愿服务团在锦山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第八天,通过拼汉字大赛、世界旅游科普、传统文化课堂等特色课程,为当地孩子传递知识与欢乐,在互动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以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的大合照

拼汉字大赛解锁文字奥秘

上午的拼汉字大赛上,志愿者设计了“加一笔变新字”“减一笔变新字”“门字框组新字”三个环节。当志愿者在黑板上写下“日”字,一个小朋友立刻举手:“加一笔变成‘目’和‘田’!”随后的“木”字变新字环节,孩子们更是踊跃发言,“本”“术”“末”等答案接连被说出,现场不时响起“我知道”“还有这个”的抢答声。

▲图为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在“门字框组字”游戏中,志愿者用卡片展示“人”“马”“口”等字,让孩子们搭配组成新字。小朋友拿着“马”字卡片跑向“门”字框,大声说:“是‘闯’,闯关的闯!”志愿者趁机讲解:“‘闯’字就像马从门里跑出去,有勇敢向前的意思。”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汉字变化,更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与智慧,这正是“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浸润的生动实践。

世界旅游课打开视野之窗

“去旅游吧”课程里,志愿者用世界地图和国旗卡片带孩子们“环游世界”。当展示中国国旗时,孩子们齐声说出“五星红旗”,并跟着志愿者一起数五角星的数量;看到希腊蓝白相间的国旗,孩子们好奇地问:“是不是因为那里的海是蓝色的?”志愿者笑着点头:“对,希腊有很多海岛,国旗的颜色就像蓝天和白云。”

▲图为小朋友和志愿者进行作品展示

被问及“最想去的地方”,孩子们的回答各具特色。“我想去北京看天安门”“我想看看埃及金字塔是不是真的像三角形”“我想走遍中国的每一座城市”,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世界的向往。最后,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旅行目的地,有的画了带天安门的北京,有的画了金字塔旁的骆驼,一幅幅画作里藏着纯真的憧憬,也映照着“百千万工程”中拓宽乡村孩子视野的初衷。

传统文化课堂浸润童心

午后的传统文化课上,志愿者先从“四大发明”讲起,用简易的指南针模型演示方向,让孩子们亲手触摸粗糙的草纸,感受古代发明的神奇。“原来我们现在写字的纸,以前是用树皮做的呀”,9岁的刘思琪小声感叹。

在“花中四君子”与“文房四宝”环节,志愿者展示梅、兰、竹、菊的图片,结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诗句讲解其象征意义。当介绍到毛笔分狼毫、羊毫时,孩子们纷纷伸手触摸志愿者带来的毛笔,感受不同笔尖的柔软与坚硬。

舞狮课上,志愿者先讲述“舞狮驱年兽”的传说,再介绍不同颜色狮子的寓意:“红色狮子代表喜庆,过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黄色狮子象征尊贵,一般在重要活动中出现。”随后发放的舞狮线稿涂色环节,孩子们更是投入,有的给狮头涂满正红,有的在狮毛上添上金色花纹,有的还在狮头额间画了个小太阳,说“这样更吉祥”。这些互动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也是“百千万工程”中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绘画醒狮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围坐复盘,讨论如何让汉字游戏更具挑战性、如何简化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语言。第八天的实践虽已落幕,但“曙光”志愿服务团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传递的知识与温暖,正随着孩子们的笑脸在锦山村悄然生长。

▲图为指导老师与志愿者进行活动复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金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