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忠县拔山镇,车窗一眼望去是一片连绵的绿,轮胎碾过乡间小路的碎石发出轻微颠簸。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忠情下乡助三农,青春闪耀照基层”社会服务践行团来到拔山镇八德村帮助村民摘辣椒。
七月的太阳把土地晒得发烫,脚下的泥土带着热气往上冒。八德村的辣椒地在半山坡上,土埂被踩得紧实。村民们用手掌捏着辣椒茎秆,示范着“一捏二拧三摘”的诀窍,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蹲下身,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辣椒蒂轻轻一拧,指尖刚触到辣椒的表皮就感受到被太阳烤过的果皮温度。不一会儿,大家额头的汗就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土里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村民们笑着擦掉额角的汗,他们的指甲缝里嵌着深褐色的泥,手背被晒得黝黑,只有常年握农具的地方留着印子。随着竹筐渐渐装满,沉甸甸的重量压得手腕发酸,但看着红的、绿的辣椒在筐里堆成小山,心里竟生出莫名的踏实。那一刻,看着筐里那些被我们摘下来的辣椒,突然意识到它们不只是蔬菜,也是村民们一年到头来的心血与希望。
收工时,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我们的草帽上沾着泥土,衣服后背印着汗渍,却没人喊累。回去的路上,我们突然感悟到许多事情,在课本里读到“劳动创造价值”时,总觉得这一概念还离我非常遥远,可当亲手把辣椒从枝头摘下时,看着它们从土地里的果实变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财富,才明白劳动从来都不是轻飘飘的词语。那些在地里劳作的时光,教会我的不只是摘辣椒的技巧,更是对“不易”二字的理解——每粒米、每颗菜,都凝结着弯腰弓背的辛苦,藏着风吹日晒的坚守。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们合照 雍埝 供图
八德村的辣椒红得鲜亮,像村民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理论,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幸福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握在手里的锄头、是滴进土里的汗水、是每颗成熟的硕果。此次三下乡之行,我们本怀助益之心而来,未曾想,这片厚土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反倒以最鲜活的生活态度,为我们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启蒙。那些被辣椒晕染发红的指尖,那些混着泥土的汗水,那些藏在皱纹里的笑容,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明白,大学生不该只困在象牙塔里,更该走进田野,去触摸土地的温度,去感受生活的肌理。因为只有真正懂得了人间烟火里的奋斗与坚守,才能让青春的底色更厚实,让成长的脚步更坚定。
图为团队成员和村民们摘辣椒 雍埝 供图
现在回想,刚到八德村时,我对“三下乡”的想象还停留在拍几张与村民的合影、写篇总结报告。直到蹲在辣椒地里,才明白这场实践课,从来不是走形式,而是真真切切的去实践。三下乡的意义不止在“帮助”这个词里,八德村的土地教会我们:青春不该只在图书馆里发酵,更要到田野里扎根。那些课本上的理论,只有沾过泥土、受过汗水浸泡,才能长出坚实的力量。就像那些辣椒,只有经得住烈日、耐得过风雨,才能结出硕大的果实。就像吾辈青年一样,只有在土地里磨练意志,才能明白:所谓成长,从来不是记住多少公式,而是真正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这大概就是三下乡最珍贵的馈赠——让我们在辣椒的辛辣里,尝出了青春该有的味道。(通讯员 刘钰妍 何蕊言 曾丽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蕊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