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走进王港乡坑口村开展青春护航·安全同行文明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5 18: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凯强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张凯强)6月30日,教育学院“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走进王港乡坑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青春护航·安全同行”文明实践活动。

“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在王港乡坑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合照

防溺水安全宣讲率先拉开了活动的帷幕。宣讲团成员们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开场:"小朋友们,如果发现小伙伴掉进水里,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是立刻跳下去救人,还是寻求大人帮忙?"通过播放防溺水动画短片、演绎防溺水知识手势操,将严肃的安全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面对"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遇到漩涡如何自救"等实用问题,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在欢声笑语中深刻记住了防溺水要点,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为乡村青少年的暑期安全编织起牢固的防护网。

宣讲团成员们演绎防溺水知识手势操现场 

移风易俗宣讲环节中,宣讲团成员们以"浪费现象大搜索"互动游戏开场:"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孩子们争相举手,对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展开了热烈讨论。宣讲团成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浪费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通过情景带入式的描述与讲解,引导孩子们思考文明行为的意义。"摆酒席总剩菜,你有什么办法吗?小朋友们去长辈家做客,除了收红包,还有哪些比钱更珍贵的新年祝福方式呢?"面对志愿者的提问,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提出制作节约标语、手写祝福等妙招。宣讲尾声,宣讲团成员们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新编移风易俗童谣:"小手掌,牵大手,陈规陋习一起丢;齐努力,共进步,社会换新乐悠悠……"清脆的童声在实践站里回荡,朗朗上口的词句将勤俭节约、文明生活的理念深植孩子们心间。

宣讲团进行移风易俗宣讲

在反诈知识宣讲环节,宣讲团成员们化身"安全小卫士",以趣味十足的情景剧重现诈骗场景。"同学们,如果收到'恭喜抽中万元大奖,需先交手续费'的短信,该怎么办?"宣讲团成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网络虚假游戏充值、冒充同学充值话费等贴近青少年生活的诈骗案例,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惯用话术与套路。通过开展"诈骗话术猜猜看"互动游戏,引导孩子们识破"天上掉馅饼"的陷阱。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了解的反诈知识,还跟着宣讲团成员们学习"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口诀。此次宣讲,不仅让反诈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将反诈知识传递到每一个家庭。

宣讲团进行反诈知识宣讲 

在活动的尾声,宣讲团成员们分组走进村民家中,将一份份承载着关怀与知识的宣传册送到村民手中。宣传册以生动图画解析防溺水自救技巧,用简洁口诀传递移风易俗新风尚,更通过真实案例揭秘最新诈骗套路,图文并茂的设计让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理解。每一次敲门入户,都是一次安全理念的传递;每一次耐心讲解,都是对文明乡风的助力。宣讲团成员们蹲坐在庭院里,结合村民生活实际,将防溺水的"六不准"、节俭办宴的倡议、反诈的"三不原则"细细道来,不仅帮助村民填补知识盲区,更架起了一座连接文明与安全的沟通桥梁。

宣讲团成员为村民讲解宣传单内容 

此次“青春护航·安全同行”文明实践活动,成为“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成员们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课堂。从策划防溺水情景模拟到编写移风易俗童谣,从设计反诈互动游戏到入户讲解宣传册,宣讲团成员们在实践中锤炼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培养文明习惯,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整个乡村安全与文明素养的提升。对于宣讲团成员们而言,这段深入基层的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厚植了为民服务的情怀。未来,“瓷韵乡情,陶染童心”宣讲团成员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凯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