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柯任、喻璟
7月8日,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锌’火筑梦” 科普队于衡南县近尾洲镇蒸市中学开展的三下乡科普活动稳步来到第三天,为提升广大师生的演讲水平与文案撰写能力,掌握演讲稿创作的核心技巧,一场主题为《演讲稿撰写指南》的专题授课于近日成功举办。本次授课由科普队成员赵柯任主讲,内容丰富详实,涵盖演讲稿的基础认知、核心结构、撰写技巧、修改完善等多个维度,吸引了众多对演讲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夯实基础:解密演讲稿的本质与特点
授课伊始,赵柯任老师从演讲稿的基础定义切入,清晰阐释了演讲稿作为演讲者预先准备的书面文稿,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清晰、有条理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听众传递信息、观点或情感,最终达成说服、激励、娱乐等目标。他以马丁・路德・金的经典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例,生动展现了优秀演讲稿如何引发广泛共鸣,让在场听众对演讲稿的价值有了直观认识。
随后,赵老师深入剖析了演讲稿的三大核心特点。首先,演讲的目标是演讲的灵魂,在写作的时候,要考虑到观众的身份、场合的严肃性和演讲的中心目标,对演讲的内容和语言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讲话要更加贴近学校生活,要有生动的语言;但如果是在正式的会议上,那就需要严谨和专业的语言了。其次,演讲的煽动性是演说词最大的特点,好的演说词能准确地抓住观众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情绪共鸣,让他们做出反应,或者改变他们的想法。再次,演说词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语言要贴近生活,要容易理解,要避免使用一些生僻难懂的词语,这样才能让观众更容易地了解和接收到信息。
图为主讲老师进行授课
搭建框架:解析演讲稿的核心结构
在讲解演讲稿的核心结构时,赵柯任老师强调,一篇成功的演讲稿需具备清晰且严谨的框架,其中开头、主体与结尾缺一不可,各自承担着重要职责。
开场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被认为是演说的“第一印象”。赵老师表示,开场一定要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观众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他还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开场白方式,比如:“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改变这个世界?”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开始,利用故事的魅力来吸引观众;利用名言警句的权威和感染力来提高讲话的格调。
主体是演讲稿的核心内容承载部分,赵老师推荐了两种经典的结构模式。“总分总式” 先总体阐述核心观点,再分点进行详细论述,最后总结归纳,使听众对内容形成清晰、全面的认知;“递进式” 则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引导听众逐步理解复杂的内容。同时,他强调主体部分的内容设计需满足 “分点明确” 与 “论据丰富” 两大要求:通过小标题或序号划分内容层次,让结构一目了然;运用真实案例、精准数据、专家观点等多样化论据,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结尾是演讲的收尾环节,肩负着升华主题、留下深刻印象、促使听众行动的重任。赵老师介绍了三种常用的结尾方法:呼吁行动法,直接向听众发出具体、可行的行动号召,让听众明确知道如何支持演讲观点;升华主题法,将演讲主题与更宏大的价值观、人生意义或社会愿景相联系,提升演讲的思想境界;首尾呼应法,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观点或故事并进行回应总结,使演讲结构形成完整闭环,增强严谨性。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课
掌握技巧:解锁演讲稿的撰写密码
在撰写技巧环节,赵柯任老师从选题立意、语言表达、逻辑节奏三个维度,分享了实用且高效的创作方法。
选题与立意是演讲稿成功的前提。赵老师提出,选题应遵循 “贴近生活” 与 “小切口” 原则,从校园生活、家庭琐事、兴趣爱好、社会热点等熟悉的领域寻找灵感,选择具体的角度或事件深入挖掘,避免内容空泛。例如,以 “校园里的环保小事” 为切入点,比泛谈 “环境保护” 更易引发听众共鸣。立意则需坚持 “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语言表达是演讲稿的生命力所在。赵老师强调,语言需做到 “口语化”,使用大众熟悉的日常用语,避免复杂生僻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结构;灵活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具感染力 —— 比喻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如 “希望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排比可增强语言气势,如 “我们要奋斗,为了梦想;我们要坚持,为了未来;我们要拼搏,为了明天”;设问能引发听众思考,吸引注意力。同时,融入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能让演讲更具个性与亲和力。
此外,赵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演讲稿需具备的四大特性:准确性要求用词精准、数据确切,确保观点与事实无误;简洁性强调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去除冗余信息;生动性需通过修辞手法与细节描写,让内容形象可感;口语化则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符合口头表达习惯。
在逻辑与节奏把控方面,赵老师指出,内容需条理清晰,各部分过渡自然,善用连接词与过渡句衔接上下文;节奏把控要根据内容灵活调整,重点内容放慢语速、加重语气,适当停顿制造悬念,结尾加快语速增强感染力。
精益求精:分享演讲稿的修改与完善方法
“好的演讲稿是改出来的。” 赵柯任老师在讲解修改与完善环节时强调,撰写完成后需通过多维度检查与调整,提升演讲稿质量。他提供了一份实用的自我检查清单:检查结构是否完整,开头、主体、结尾是否充实合理;审视核心观点是否突出,论证是否充分,避免偏离主题;通读全文,检查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自然,有无错别字、语病或用词不当。
同时,他分享了三大修改技巧:删减冗余,去除重复啰嗦、无关紧要的内容,使语言更简洁;朗读检查,通过大声朗读感受语言节奏与流畅度,及时修改不顺畅的地方;调整顺序,根据逻辑关系与演讲节奏,优化段落排列,使内容呈现更合理。
图为老师向学生提问
实战演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让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本次授课设置了实战演练环节。赵柯任老师布置了以《绿色行动,从我做起》为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字数控制在 500-800 字,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并包含提问式开头和呼吁式结尾。这一任务既紧扣授课内容,又为学员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总结互动:巩固知识
授课接近尾声时,赵柯任老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再次强调了演讲稿开头、主体、结尾的特点、作用及写作方法,梳理了选题立意、语言表达、逻辑节奏等核心技巧与修改方法。
此次《演讲稿撰写指南》专题授课,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学习演讲技巧、提升表达能力的优质平台。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用的实践指导,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演讲稿撰写的核心要领,更对演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锌”火相传,生生不息
此次《演讲稿撰写指南》专题授课,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提升表达能力的优质平台,更在知识传递中埋下了一颗播撒希望的种子 —— 正如三下乡活动中,科普队员用生动课堂点亮乡村孩子的科学梦,优秀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同样能成为连接知识与心灵的桥梁。
当学员们掌握了如何用 “针对性” 的语言贴近听众、用 “鼓动性” 的表达激发共鸣,将遥远的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那些关于 “小切口选题”“口语化表达” 的技巧,恰恰是让城市与乡村、理论与生活产生联结的密钥 —— 就像赵柯任老师强调的 “演讲稿要引发共鸣”,未来,这些学生或许会带着这份感悟,走进乡村课堂,用孩子们听得懂的乡音讲述科学的奇妙,用有温度的表达唤醒他们对世界的好奇。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乡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被唤醒,让他们明白语言的神奇力量。通过三下乡活动这一形式,我们不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而且还在默默地传授给那些懵懂少年们:要用最真挚的话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去点亮每一颗向往知识的心。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这些少年,就像是一颗颗种子,正等待着知识之水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让他们茁壮成长,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朵。
而这,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 衡阳师范学院“‘锌’火筑梦”科普队的《演讲稿的撰写指南》课程,指向一个目标:用知识的力量,为乡村孩子的梦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被理解、被激励的氛围中,勇敢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喻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