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下午,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桂花二小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活动。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汇爱志愿服务队联合共青团峨眉山市委,以“中华传统文化根,AI科技赋能魂”为主题,为当地彝族小学生带来了一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国画、书法、剪纸等传统艺术与AI技术的结合,搭建文化认同桥梁,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共同繁荣。
文化为根,传统艺术唤醒民族记忆。活动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精心设计了国画、书法、剪纸三大传统文化体验板块,每个板块都暗藏“民族融合”的巧思。国画体验区,志愿者严锦泰手握毛笔,轻轻蘸墨,寥寥几笔勾勒出金鱼的摇曳风姿。10岁的曲比阿木学着他的动作,在宣纸上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小红鱼;书法体验区则上演着一教一写的温暖场景。志愿者兰沐慬一边示范汉字“峨眉”的笔法,一边解释:“这两个字代表这你们的家乡,你们是‘峨眉’人哦。”孩子们一笔一划,用心书写着自己的家乡。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写书法,画国画 张华钰 供图
剪纸台前更是一片欢声笑语。志愿者将预先准备好的剪纸模板粘在黑板上,接着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纸、下剪。“剪的时候要像走山路一样慢慢拐,才能剪出好看的花纹哦。”她的话刚说完,小朋友就举起自己的作品欢呼:“姐姐你看!我折好啦!”教室白光下,是孩子们闪闪发光的作品和阳光明媚的未来!
▲图为小朋友向志愿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钟密月 供图
科技为魂,AI照见未来梦想。最神奇的时刻出现在AI图像生成环节。当志愿者将照片传入“即梦AI”工具后,短短几分钟,一张张融合了孩子们模样与梦想职业的图像就打印出来了:穿着宇航员服在月球上捧着索玛花,变成了戴眼镜的工程师正在画图纸,驾驶着飞行汽车翱翔在雪山之上……“这是真的吗?我真的能飞到月亮上?”小朋友们看着照片反复确认,眼里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触AI技术,我们不想让科技显得遥不可及。”团队特意选择了操作简单又充满情感温度的“梦想成像”项目,而非复杂的技术演示。“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样子和梦想职业结合的画面,会产生‘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的信念,这比讲再多大道理都有用。”如果仔细观看你会发现这些图像里暗藏小心思——每个职业形象都融入了彝族元素,比如医生的白大褂上绣着羊角纹,宇航员的头盔上有太阳纹,这是追逐梦想的路上不能丢掉自己的根的生动诠释——科技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可以承载文化、助力梦想的工具。
▲图为AI赋能小朋友与理想的自己相遇 钟密月 供图
青春聚力,用真诚搭建共荣之桥。活动结束后,明园社区负责人看着收拾整齐的场地,感慨地说:“这些孩子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今天他们不仅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文化自信,这对他们点未来发展十分重要。”
夕阳西下,志愿者们送别依依不舍的孩子们,脸上虽有疲惫却难掩满足。这场夏日里的相遇,或许只是短暂的瞬间,但笔墨留下的民族记忆、AI点亮的梦想微光,终将成为这些彝族少年成长路上的温暖力量,助力他们在传承文化根脉的同时,勇敢飞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对于这群青年志愿者来说,这既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更是一堂关于责任与成长的生动课程——用青春之力架起民族共荣之桥,让传统与创新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开出更绚烂的花。此刻,透过历史的长河,传统与科技、民族与世界,在这个川南小学校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握手。(撰稿:张华钰 许诺 杨名雅 图片:张华钰 钟密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