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释思恩 蔡雯昕 李佳怡)
农村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中的薄弱一环,为了引导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25年7月12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幼有爱·银杏相伴”老年认知关爱实践队来到连江县粗芦岛,在定岐村美德养老院开展一系列温暖而有意义的活动,实践队队员们以实际行动为海岛上的长者们送去温暖和关怀,从基层课堂汲取智慧,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青春使命。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教学楼前大合照。何洪越供图
雨水洗刷过的海岛,空气格外清新。一场温馨的音乐照护活动在养老院的会议室内拉开帷幕,实践队队员们尝试用“连江方言”邀请长者们参与,养老机构几乎所有的长者都来到现场,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实践队队员精选了一系列经典歌曲,并分发给长者们各式各样乐器,用熟悉的乐曲带动长者们的情绪,《东方红》《歌唱祖国》《打靶归来》等熟悉旋律回荡在养老院里,队员们还走到长者中间,与他们互动,长者们或跟着节奏哼唱,或露出开心的笑容,或轻轻晃动身体,打着节拍,音乐照护活动不仅为长者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唤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丰富了精神生活。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长者讲解音乐照护活动。林暄喧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长者感受非洲鼓。林暄喧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邀请长者献唱。林暄喧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长者拍的照片。林暄喧供图
当天下午,粗芦岛上刮起了和煦的海风,简易而庄重的“时光照相馆”在养老院的空地上搭起来了,实践队将为养老院的长者们拍摄一张照片,希望为他们定格流逝的时光。长者们渐渐围拢在拍摄背景的幕布旁,对于许多习惯乡村俭朴生活的留守老人来说,这样郑重其事地拍摄一张个人肖像,或许已是久违的体验。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长者,实践队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们就座。在镜头前,长者们带着些许局促和腼腆,实践队队长释思恩为了捕捉长者们最灿烂的笑容、最真挚的瞬间,手持相机,调试角度,充满热情地鼓励和引导,每拍完一张照片,都会立即将照片展示给长者看,听到长者满意的笑声与夸赞,大家心里也满是欢喜。这些照片将精心冲印、妥善装帧的照片尽快送回每位长者手中,这些小小的照片,将成为实践队此行最温暖的馈赠。
图为实践队队员协助长者就座拍照。
图为实践队队员给长者拍照。何洪越供图
与此同时,在等待拍摄的间隙,实践队带队老师和队员们为其他长者进行认知评估筛查。实践队运用科学的评估工具,耐心细致地与每一位长者交流,面对一些听力不佳或理解稍慢的长者,不厌其烦地重复问题、耐心引导。他们通过询问日常生活细节、记忆能力测试、简单的认知任务操作等环节,全面了解老人的认知状况。评估结果为养老院掌握长者认知情况提供了一手资料,这也为认知关爱实践队成员们提供了服务基层、锻炼本领的实践机会。
图为实践队员给长者做认知筛查。释思恩供图
图为实践队带队老师给长者做认知筛查。释思恩供图
“福幼有爱·银杏相伴”老年认知关爱实践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践行了社会责任与职业初心,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弘扬了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躬身实践,海岛支老,触摸生命的温度与厚度,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社会担当。本次社会实践经历将成为他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继续用爱与专业,去守护更多需要被照亮的生命微光。
粗芦岛美德养老院是由20世纪90年代当地侨胞李依龙先生捐资兴办的李依龙小学改造而成,二十年前因侨乡生源不足而停办闲置,而后,在各级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归国侨胞为解决侨乡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而改造兴办的农村养老院,是农村“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养老需求的真实写照。
图为实践队员们活动结束后大合照。何洪越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释思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