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湖北文理学院“心光守护”联盟志愿服务队走进襄阳市安定医院心理科开展传统文化心理疗愈课程,旨在引导住院患者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疗愈力量。
图为团队在安定医院活动室合照
少年拳起,展生命律动
体育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志愿者老师身着轻便运动装,早早站定,目光扫过充满期待的患者们,大声喊道:“叔叔阿姨们,今天咱们要解锁超酷的少年拳,有没有信心!” 话音未落,已经有患者模仿着志愿者老师的抱拳姿势,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图为志愿者老师教患者们少年拳
在武术教学环节,志愿者们将动作精准拆解为“起势凝神、出拳发力、踢腿稳准、收势归元”四个环节,配合专业示范展现完整动作。面对部分患者因肢体协调性不足导致的动作变形,志愿者们温柔耐心地调整出拳角度,柔声鼓励道:“这个发力点很棒!再注意收腹挺胸,动作就更标准了。”当看到患者们从最初的肢体不协调到能完整打出整套拳法,志愿者们不禁动容——这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关于坚持与协作的生命教育——在拳起脚落间,他们收获了超越武术本身的成长力量。
图为志愿者老师指导细节动作
翰墨飘香,书书法魅力
书法教室则是另一番宁静天地。志愿者老师先拿出精心准备的书法作品,“叔叔阿姨们,看,这‘永’字,藏着好多笔画的秘密,这就是咱们汉字的魅力!”瞬间吸引患者们目光。讲解握笔时,老师挨个纠正,教调墨,细致演示 “墨汁别倒太多,慢慢加水,看,这样浓淡刚好”。
图为志愿者老师指导握笔方法
从简单的 “一、二、三” 到临摹古诗,每一步都满是专注。有患者写 “春”字,反复琢磨撇捺的弧度,终于写出满意的字,举着宣纸跑向老师,眼睛笑成月牙:“老师你看!” 在这里,每一滴墨都在沉淀浮躁,每一笔画都在疗愈心灵。那些或苍劲或稚嫩的笔迹,不仅书写在雪白的宣纸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逐渐温暖起来的心田里。患者们在一笔一划里,沉淀下耐心与专注力,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
图为患者们练习毛笔字书写
扇舞漆彩,承东方雅韵
漆扇课堂上,志愿者们将纯白的素扇与盛满五彩颜料的水桶依次排开。当患者们拿起冰凉的扇骨,看着水中浮动的斑斓,眼中渐渐泛起好奇的光芒。有人小心翼翼地将扇角点入蓝色水桶,晕开一片似天空似海洋的朦胧;有人大胆地将半面扇子浸入红色与黄色的交界,让暖色调在扇面上交织出热烈的纹路;还有人用指尖蘸取颜料,在干透的扇面上点出星星点点,像是在描绘心中的微光。
图为志愿者老师指导患者们漆扇创作
一位阿姨反复调整着扇面的角度,直到颜料自然晕染出她满意的花纹,她捧着扇子轻声说:“好久没这么专注做一件事了,真好看。”一把把漆扇,不仅是色彩的碰撞,更是心灵的对话。或许传统文化的魔力,就在于让每个人在创造中,重新遇见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据悉,“心光守护”联盟志愿服务队已经连续开展四期共计230余场心理健康疗愈活动,服务人次达6500。团队将持续聚焦住院患者、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校医合作基础上多元探索“家校医社”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用专业力量铸牢特殊群体心理防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婉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