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健康乡村”:食品学子的乡间
实践课
仲夏蝉鸣,荷风送香,在安徽省巢湖市苏湾镇司集村,一场大学生公益讲座正在进行。“亲爱的父老乡亲们,镜头前的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学生赵鑫……”在司集村委中心,亳州学院“‘食’力‘亳’发·康润乡途”乡村振兴团开展了一场“线上与线下”同步进行的食品知识公益讲座,现场参与人次90余人,直播间观看人次达600余人。
这是亳州学院“‘食’力‘亳’发·康润乡途”乡村振兴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一个场景。这支团队由8名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学生组成,以“食品知识科普”为主题,面向乡村居民们,通过入户走访、食安检查、公益讲座等多元化形式,提升村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意识,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发展。
“小葱拌豆腐不能经常一起吃吗?”“生食(生肉)和熟食(剩菜)偶尔放一起也没事吧?”村民们疑惑道。在司集村,实践团成员们穿梭于农贸市场和农家小院中,面对面、心对心的与村民们进行交流,收集村民常见的食品的问题,细心讲解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错误储存食物和饮食习惯,注意食品卫生防范。
“每餐次的食品成品需留样(每品种不少于125克),保存时间不少于48小时”“食品工作人员要具有健康证”实践团成员在慧心幼儿园后厨进行实地查看了解到。团队成员王盛涛还结合所学食品专业知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堂《夏季餐饮风险控制食品安全》的趣味课堂,提高了幼儿和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了食品安全保障。苏湾市场监管所副所长蒋春国说:“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但村民自身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健康意识一定要养成。”
傍晚,村里的小广场坐满了人,聆听实践团的另一场食品知识讲座。此次团队成员通过“集中讲解 + 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问题的村民,进行细致地答疑解惑,并就如何辨别和防范虚假保健食品进行大力宣传,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哎呦,上个月还有人上门说买他的保健品可以免费领鸡蛋”“一会回去赶紧把剩饭剩菜处理一下......”村民们在一起聊到。
本次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将自身所学食品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在宣讲中传播健康与知识,在实践中守护食品安全,有效提升了村民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意识,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发展。
通讯员:王盛涛 刘睿琦
图片来源:蒋顸宇 李豹
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盛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