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溯洄”实践:织篢非遗传承的坚守与希望

发布时间:2025-07-15 19: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广东二师“溯洄”实践团、王均谊   阅读 6.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广东二师“溯洄”阳西实践团)“溯洄” 三下乡调研分队深入阳西县织篢镇,实地调研当地历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调研分队先后走访了七贤书院和织篢镇综合文化站,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在当地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图为解说员姚悦儒为调研队员解说

▲图为调研队员对工作人员李孔腾进行访谈

七贤书院是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在书院内,解说员姚悦儒热情接待了调研分队,她一边解说,一边引导大家参观书院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书院的保护与发展,持续拨款支持其运营与修缮。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让书院的历史风骨得以延续。

在与七贤书院工作人员李孔腾的访谈过程中,调研分队了解到,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七贤书院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书院还积极与织篢镇综合文化站合作,定期走进周边学校开展非遗文化活动,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然而,书院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现代基础设施的添置与古建筑的修缮如何平衡、扩张计划与周边居民关系如何协调、资金短缺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书院的进一步发展。

▲图为调研人员与站长卢显满合影

在织篢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卢显满详细介绍了文化站的非遗传承工作。多年来,文化站始终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通过走进学校、深入村镇,举办文艺汇演、文化展览等活动,让非遗技艺在互动中得以传承。然而,非遗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年轻人对非遗技艺的学习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有限的活动资金也让一些原本计划开展的项目难以顺利实施。

▲图为二师“溯洄”实践队与广海实践队交流

在文化站调研期间,“溯洄” 调研分队还遇到了广东海洋大学实践团的队伍,他们同样是以调研非遗文化为主题,此次聚焦的是当地特色的竹编技艺。双方就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在调研过程中的发现与体会。交流中,广东海洋大学实践团详细介绍了竹编技艺的传承现状,以及他们在调研中遇到的困难,如传承人老龄化、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双方一致认为,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多方协作,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和拓展市场渠道,才能更好地激发非遗文化的活力。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在阳西县织篢镇,七贤书院与综合文化站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执着。非遗文化不会因风雨而凋零,这些默默耕耘的传承者们正用他们的坚守与努力,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未来,织篢镇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进一步激发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提升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将积极争取更多资源,解决非遗传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等问题,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均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