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忠诚——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瑞昌“良材”文明实践队聆听退役老兵胡爷爷的军旅人生与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07 17: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伟超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7月6日,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瑞昌“良材”文明实践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军人的崇高敬意,走访慰问了退役军人胡爷爷。这位拥有几十余年军旅生涯的老兵,不仅深情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分享了军旅生涯带来的深刻烙印,更寄语当代青年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队员们向胡爷爷送上了牛奶、食用油、面条等慰问品,表达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与尊崇。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胡爷爷

家国情怀:从军报国的初心

当实践队员们问及从军的初衷时,胡爷爷的眼神坚定而温暖:“年轻时候嘛,想法挺简单的,就是觉得保家卫国是男儿该做的事!穿上那身军装,就觉得自己肩上有担子了,得保护好咱老百姓的平安日子。这个念头,支撑了我那么多年。”朴实话语中蕴含的赤诚,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子。

精神传承:熔炉锻造的宝贵品质

作为经历过战火与和平考验的前辈,胡爷爷最希望年轻人传承的是军人身上那些“淬火成钢”的品质:“我觉得当兵最锻炼人的,是这几个:第一是忠诚,就是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耿耿。第二是担当,有事儿的时候你得顶上去。第三是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第四就是能吃苦,遇到困难得咬牙坚持住。这些都是好东西,你们年轻人学去,以后干啥都用得上!”

奉献无悔:牺牲的价值与人生的蜕变

谈及军人特有的牺牲与奉献,胡爷爷坦然道:“当兵嘛,付出多是正常的,跟家里人聚少离多,有时候也危险。但你说后悔?那真没有!这些经历让我变了很多,明白了不能光想自己,集体荣誉很重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道理是部队教给我的。现在想想,那段日子让我看事情更宽了,也更懂得珍惜平安幸福的生活,知道它来得不容易。”这份无悔的奉献精神,让实践队员们肃然起敬。

图为胡爷爷向实践队队员展示军旅生涯的照片

钢铁脊梁:军人的社会角色与责任

在胡爷爷看来,军人始终是国家和社会的“钢铁脊梁”:“当兵的,不管在不在部队,都是国家的脊梁骨。和平时候我们守护大家,有难了我们冲在前面。就算现在退伍了,我们这些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该干啥就干啥。守好自己的岗位,遵纪守法,看到不平事帮一把,在社区里做点好事,这都是我们该做的。穿不穿军装,本色不能丢,在哪儿都要尽一份力。”这也为青年学子思考社会责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千锤百炼:日常铸就钢铁意志

回忆部队的日常,胡爷爷向学子们描述道:“部队日子就是练!天天练体能,跑武装五公里、练单双杠、爬400米障碍,练出一副好身板儿。队列训练也严格,讲究令行禁止。最要紧的是练打仗的本事,怎么使武器、怎么维护、怎么搞战术、野外生存、演习……天天练,就是为了一句话:练好了才能打胜仗,随时都能拉出去!”这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正是锻造军人钢铁意志的基石。

生死考验:战火淬炼的永恒记忆

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胡爷爷讲述了一次演习:“有次晚上搞对抗演习,我们小队摸进去。那地方又复杂又陌生,碰上了‘敌人’猛烈阻击,炮弹就在身边炸。我是班长,带着兄弟们利用地形,你掩护我,我掩护你,一点点往前挪。最紧张的时候,一个战友‘中弹’了,我赶紧冒着‘火力’把他拖到掩体后面。最后任务完成了,但那感觉真像打仗一样,紧张得不行!那次让我更明白了战友情的份量,也懂了为啥平时训练要拼命练严练——多流汗,才能少流血啊!”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胡爷爷合影留念

胡爷爷的故事,是一位普通退役军人心声的真挚吐露,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忠诚与奉献的生动缩影。他的讲述,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军人崇高精神的深刻诠释。这份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深深震撼了参与采访的南航学子。实践队员们表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零距离聆听老兵的教诲,感受到军人精神的伟大,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胡爷爷身上展现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钢铁意志和使命担当,将成为青年学子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他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力量。胡爷爷紧握实践队员的手,感谢学校的关怀和慰问,他表示,为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而深感自豪,并将继续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社会这片广阔的“新战场”上贡献力量。他的身影,正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保持本色、服务社会的缩影,他们,永远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精神坐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伟超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