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苟飞 曾梦雪)2025年7月4日上午9时,襄阳市樊城区米公街道朝虹社区活动中心内,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数智织梦”志愿服务队正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少儿编程启蒙活动,将学院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业积淀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创新实践。此次活动以“编程启蒙+专业赋能”为核心,既展现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的学术积淀,更通过具象化互动教学彰显新时代高校学子的专业担当。
图为张恩铭用动画为儿童讲解编程原理
“编程就像给电脑下指令,让它按照我们的想法做事,就像请小伙伴帮忙时要把要求说清楚一样。”志愿队成员张恩铭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角色为切入点,用生活化类比揭开编程的神秘面纱。他与其他志愿者通过编程小游戏Scratch演示,将抽象的代码逻辑转化为直观的动画效果,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的角色随着编写的指令做出移动、旋转等动作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图为志愿者指导孩子们进行编程小游戏实践
志愿成员还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编程小游戏,演示代码如何转化为动画效果。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尝试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指令,当看到自己 “指挥” 的角色在屏幕上做出各种动作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感悟到科技知识不再停留在课本,而成为可操作、可感知的真实体验。当孩子亲手用代码创造出动态效果时,科技探索的种子便已在他们心中悄悄萌芽。
图为小朋友们分组编程实践的场景
本次活动以 “亲身实践 + 自我创造”为核心,通过具象化互动打破传统科技教育的枯燥感。志愿者们设计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儿童理解编程的基础概念,更潜移默化地培养 “用科技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当编程教育以适龄化、趣味化的方式呈现,技术知识就能转化为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志愿服务队队员表示,这种模式为塑造兼具逻辑能力与科技视野的新时代少年提供了实践路径。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全程耐心指导,帮助孩子们将想法转化为代码指令,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从认知到创造的跨越。参与活动小朋友的家长则表示:“这样的活动让科技教育真正走进社区,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数字世界的窗口。”此次编程启蒙活动是湖文计算机工程学院推进科技普及的缩影。未来,“数智织梦” 志愿服务队将持续开展更多科技惠民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筑牢认知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梦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