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政法学院“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团场

发布时间:2025-07-07 16: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羽欣   阅读 24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 6日,新疆政法学院“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的小伙伴们走进图木舒克市49团吉祥社区,以青春为墨,绘就爱与希望的釉彩,当社会实践与夏天相遇那炽热的温度里,也会有润物细无声留下的痕迹。

图为团队出征时合照

一、剪纸艺韵,指尖传情

一把小剪刀、几张大彩纸,“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的伙伴们与各位小朋友一同开展奇妙无比的创作之旅。随着主讲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志愿者们的示范帮助,折叠裁剪等一个个步骤进行有条不紊。笔尖轻描,纸随剪转。不一会儿,简单大方的图案便从跃然纸上到灵动呈现,基础形状与创意纹样相得益彰。

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多彩思绪融入剪纸创作。绿色卡纸剪出葱郁小树、粉色彩纸化作娇艳花朵,还有中国传统对称纹饰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童真的绽放。课堂的最后,小朋友们高举剪纸成果,向老师分享收获的喜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扎根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老师和学生与作品合照

二、魔法物理,创客工坊

一堂引爆惊叹的泡泡龙科学魔法课,教室摇身变为“梦幻的泡泡实验室”!阳光穿过窗棂,照亮空气中尚未消散的细小彩虹光晕。实验台上,魔法道具已就位:“切割好的塑料瓶身”像迷你号角,“浸润着神秘溶液的棉柔纱布”覆盖瓶口,“盛满流光溢彩泡泡液的大盆”如同魔法坩埚,散发出淡淡的甜香——那是洗洁精与甘油的科学协奏曲。 孩子们用皮筋将“浸透魔液、湿漉漉的纱布”紧紧封印在剪开的瓶底。指尖触碰纱布的瞬间,冰凉滑腻的触感引来一阵低呼。“这就是泡泡龙的‘呼吸之门’!千万个细密小孔,是巨龙诞生的摇篮!”

图为老师和学生准备科学实验材料

“哇——!!!”整齐划一的惊叹声几乎掀翻屋顶,孩子们追着自己的龙,小脸因兴奋涨得通红。笑声、惊呼声、此起彼伏的“看我的龙更长!”“我的龙有彩虹!”汇成最动听的课堂交响曲。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香气”,飞舞的“七彩光斑”在墙壁、课桌和孩子们的发梢跳跃。

图为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过程

三、守护成长,对霸凌说 “不”

校园是成长的净土,“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的队员们为小朋友们筑起 “防护墙”。课堂上,动画、情景表演,生动讲解校园霸凌的形式与危害。遇到霸凌怎么办?小朋友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要勇敢告诉老师”“和同学团结起来” ,一声声稚嫩回答,透着守护校园的坚定。他们传递知识,更传递勇气,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环境里,无忧成长。

图为老师介绍校园霸凌事件

四、翰墨心迹,毫尖风骨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新疆政法学院“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的队员们带着这门艺术进入到了孩子们的课堂之中。

图为学生练习握笔姿势

这不是简单的技巧传授,而是一场身、心、手、眼与千年文脉的深度对话。在这方寸砚田里,时间被拉长,心神被收束。一笔一画间,儿童们不仅学习着如何驾驭柔软的笔毫,塑造刚劲的线条,更是在磨砺心性,涵养静气,于墨色的浓淡枯湿中,观照自我,触摸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与审美意趣。

图为老师和学生与书法作品合照

与小朋友们双向奔赴。他们的纯真感染着每一个人,而“团场儿童关爱行动”基层服务践行团的陪伴照亮他们的夏日。

文字 | 张研烁 虎少博 李璐颖

图片 | 韩菲尔 李文星 杨虹 许月鑫

一审 | 陈羽欣  二审 | 杨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羽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