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北京交通大学“乌江踏傩·黔绣寻珀”实践团的十名学子,在贵州的群山间完成了一次特殊的“采风”。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扎实的调研报告,更是一张名为《黔程声纹》、包含8首原创歌曲的音乐专辑,用青春的旋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情感动能。
图为团队整理的音乐专辑
实践团深入贵安、遵义、务川、道真四地,行程紧密,主题多元。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队员们与国家级非遗傩戏传承人杨朝忠先生同吃同住,沉浸式体验古老文化的魅力;在遵义会议会址,他们通过攀岩“飞夺泸定桥”、街头采访等形式,深度感悟长征精神的时代回响;在龙山村,同学们发挥专业特长,为蜂农设计品牌Logo,手把手教村民拍摄短视频,用数字技术破解农产品出村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探访非遗传承人
然而,最打动人心的成果并非仅限于技术层面。实践途中,来自队友的鼓励、老乡的温情、孩子们的欢笑,化为了创作的灵感。团队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谱写成曲,创作了《归巢》等8首主题歌曲,旋律融合了现代音乐与民族元素,歌词记录了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专辑已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发布,用“云上乡愁”的新方式,让更多人听见了乡村振兴的青春之声。
“我们想证明,学生的浪漫,是可以用代码赋能乡村,也可以用歌声传递温度的。”实践团长如是说。这场实践,不仅是一场深入的社会调研,更是一次生动的青春思政课,交大学子用知行合一的方式,交出了一份有深度、更有温度的青春答卷。
(供稿:徐子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秋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