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张幸、陈子怡) 近日,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聚集14人组建“青穗同心队”前往阳山县江英镇,围绕当地特色农业——旱地西洋菜的发展展开了持续一个星期“百千万典型村”的调研,用专业知识破解乡村特色产业难题,让大学生发挥青春力量。
江英镇曾因自然条件制约,被列受限为扶贫重点,如今旱地西洋菜已成为成“致富菜”。“青穗同心队”通过实地走访江英镇核心种植基地,深度访谈产业承包户、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及地方政府代表,对江英镇旱地西洋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聚焦旱地西洋菜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分析现状、挖掘问题并探索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反季节蔬菜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走访江英镇各个核心种植基地,体验当地种植情况
青穗同心队成员先后走访了江英村旱地西洋菜产业基地、阳山江英益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多个核心种植基地。在与产业负责人沟通中,队员们了解到在政府支持下,西洋菜种植面积从10亩试验田扩至约450亩,产品定位为“反季节蔬菜”,面向香港及珠三角高端市场,靠短链供应模式减少损耗,产业以个人资金运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留守人口增收。
通过前四天的实地调研,青穗同心队总结了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断层与人工成本刚性上升:青壮年外流,依赖高龄人口;采摘需熟手,新手培训期推高成本。
2.市场单一、议价能力弱:渠道结构单一,主要走香港-珠三角的线路,仅靠几个档口分销,缺乏其它销售渠道;产品无统一品牌、分级标准和溯源体系,只能随行就市。
3.水源瓶颈:高山台地水源依赖山泉水和人工引水,冬季枯水期灌溉不足;自动喷灌系统覆盖面积不足,生产稳定性差。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西洋菜基地
街头互动,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通过在前一阶段的实地调研考察后,青穗同心队针对所了解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当地,与政府人员和村民进行交流,分析了解近年来所遇到的问题和村民的困难与需求。据负责人介绍,西洋菜亩产年产值可观,联农带农效果明显,但受天气与地形地势影响大,对外销售困难。团队成员与负责人商讨并建议阳山县将旱地西洋菜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着力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旅游+农业”模式,培育新业态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
结合实际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商讨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深水井,配套智能抽水系统,在连片基地搭建简易避雨棚,引入农业保险等方式保障西洋菜产业的质量和供应。
2.打造生态特色品牌,针对北方市场“饮食习惯差异”,开发适应性产品,与北方经销商合作,打开“冷链+加工”的北方通路。
3.与东莞、广州、深圳等出口地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构建多维度销售网络。
4.推行“西洋菜+玉米”轮作模式,利用玉米秸秆提高还田提升土壤肥力,降低肥料成本。
图为青穗同心队大合照
未来,青穗同心队将持续关注江英镇西洋菜的发展,不断深化研究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