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湖南工商大学“绿色梦想,稻花香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村委会二楼活动室,为当地小朋友举办了一场以《稻花香里探奥秘:“绿色梦想”农业科普童趣之旅》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了稻米的生长过程,播撒了绿色农业的种子。
一粒米的“生命史诗”:从田野到餐桌的认知启蒙
活动伊始,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抛出问题:“大家每天都吃米饭,可谁知道这碗饭要经历多少‘考验’才能来到我们面前?”这个贴近生活的提问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随后,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和动画短片,向孩子们讲述了稻米从育种、插秧、生长到收割的全过程。 队员们结合秧田村周边连绵的稻田实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进行手工制作
袁隆平的“稻田守望”:在孩童心中种下科学信仰
“有一位爷爷,他一辈子都在和稻田打交道,让中国的水稻产量翻了好几番,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在“稻米的历史长廊”环节,主持人的提问刚落,孩子们便异口同声地喊出“袁隆平爷爷”。随后,一段精心剪辑的纪录片片段在屏幕上播放:袁隆平院士顶着烈日在试验田观察稻穗,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在发布会上用流利的英语介绍杂交水稻成果……画面中,90岁高龄的袁隆平仍弯腰查看稻穗的身影,让孩子们深受触动。
趣味互动里的“农业密码”:让知识在欢笑中扎根
互动环节中,实践队将严肃的科普知识转化为孩童易懂的游戏语言,让活动室成为欢乐的海洋。在“稻米诗歌会”上,孩子们争相背诵《悯农》《稻花》等经典诗作,稚嫩的童声里满是对农耕文化的敬意;“方言里的水稻”竞答环节,队员们用浏阳方言提问“稻谷怎么说”“插秧是什么意思”,孩子们踊跃抢答,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本土农业词汇的了解。
最令人期待的是“科技推广站”小实验。 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利用塑料瓶、吸管、海绵等简易材料,动手制作微型智能滴灌系统模型。 “这个小孔能控制水流,就像给庄稼‘按需喝水’,既节约又高效。 ”队员们一边指导操作,一边讲解节水农业的原理。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成功实现“精准滴灌”时,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图为实践队成员耐心指导小朋友们
五谷杂粮里的“未来图景”:用想象勾勒绿色梦想
活动尾声,一场“五谷杂粮DIY”手工创作将氛围推向高潮。 实践队准备了水稻、小米、红豆、绿豆等多种杂粮,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胶水将不同颜色的谷物粘在画板上,创作“梦想中的水稻村”。 有的画里有自动化收割机,有的画里有彩虹稻田,还有的画里袁隆平爷爷正微笑着凝望金色的稻穗。小朋友的奇思妙想,正是绿色农业梦想的生动写照。
▲图为活动结束时小朋友们的作品展示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农业知识,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尊重劳动、热爱科学的种子。 ”秧田村村委会主任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感谢。 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继续深入乡村,把农业科普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农业、热爱农村,共同守护“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愿景。
夕阳西下,稻田泛起金色的波光。 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杂粮画和满满的收获与队员们告别,而“绿色梦想”的种子,已悄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撰稿:谭楠、龙慧格
图片:谭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慧格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