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近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推普团队“语润乡村”实践团赴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地处南向店乡西北部的何畈村,总人口2086人,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不小。该实践团由6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及两名指导老师组成,针对此次参与活动的28名留守儿童,以“推广普通话,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校地协同合作等方式,精心策划专题教育、趣味课堂、户外活动等系列启智润心活动,还与乡村干部携手,为孩子们提供贴心的情感支持与心灵慰藉,让留守儿童在陪伴中感受温暖,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村干部进行座谈
实践团与当地居民围绕留守儿童普通话学习情况、乡村语言使用现状等内容开展交流调研,进一步明确此次推普实践的重点方向与需求。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调研
本次实践活动紧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聚焦乡村儿童普通话学习痛点。据调研,何畈村中青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普通话发音、词汇量及表达能力上存在明显短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交流范围和学习发展。实践团秉持“以儿童语言发展为本位”理念,构建趣味化、场景化教学体系,帮助乡村儿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同时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实现“教育帮扶+青年成长”的双向赋能。
图为志愿者为当地儿童授课
实践团创新设计“发音基础—词汇拓展—表达提升”三阶主题课程,将普通话教学与乡村生活深度融合。在“发音基础日”,通过“绕口令挑战赛”“拼音卡片游戏”等互动环节,纠正儿童发音问题;“词汇拓展日”结合何畈村再生稻种植、电商直播等特色产业,设计“田间普通话”模块,模拟农产品推销场景教学实用词汇;“表达提升日”开展“故事大王争霸赛”“我的梦想”主题演讲,提升儿童逻辑表达能力。课程实施中,团队采用“1+3+N”教学模式(1名主讲教师+3名助教+N种互动形式),累计开展主题课程28课时,覆盖全村85%适龄儿童。
为确保实践安全有序,团队建立“三维保障体系”:提前绘制包含村委会、卫生院、派出所位置的应急地图,配备藿香正气水、退烧药等常用药品;与当地村委联合建立“15分钟应急响应圈”,制定暴雨、中暑等6类应急预案;实施“每日安全复盘”制度,由安全组每晚检查隐患点并记录日志。此外,团队与何畈村小学教师开展联合备课,邀请村委干部参与课程审核,形成“高校+地方”协同育人合力。
图为志愿者与儿童一同做手工
通过课程学习,儿童普通话发音准确率提升40%,词汇量平均增加200个,8名儿童在结营“普通话快板书表演”中表现优异。村民反馈显示,孩子们开始主动用普通话交流,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在家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明显减少”。实践团还为当地小学捐赠拼音卡片、绘本等教具30余套,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团队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持续开展服务: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线上辅导,每年暑期选派实践团回访;协助村委开发“推普电商”培训课程,助力村民通过普通话直播带货增收。此次活动已被光山县融媒体报道1次,形成良好社会反响。
图为志愿者与儿童共同进行快板表演
图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结营合照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志愿者们深入乡村一线,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推普+乡村振兴”服务模式,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点亮乡村未来的“金钥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雪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