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数周的深溪坞社会实践临近尾声,回望这段从调研、策划到设计的旅程。团队交出的基于闲置空间活化与星空IP的乡村振兴方案,不仅是一份凝结团队智慧的设计成果,更是一次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践行与对乡村振兴路径的深度思考。
▲图为队员汇报实践成果
在深溪坞的实践中,“轻介入在地化”的理念贯穿始终。团队深刻领悟到,激活乡村不能靠大拆大建,而是需要像修复古画般精微的“针灸式”更新。保留老木板厂的筋骨,融入星空主题的新魂;控制光污染保护暗夜资源,正是对生态优先的坚守;挖掘“星空”这一在地禀赋,并将其转化为独特IP,体现了对差异化发展的追求。这种“低干预改造+高参与运营”的模式,力求在保护乡村肌理与文化脉络的同时,以最小的生态扰动换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生态敏感型乡村的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深溪范式”。它启示团队,乡村振兴绝非千村一面,必须立足本土、尊重自然、创新驱动。
▲图为团队二次回访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这次实践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洗礼。它让团队走出象牙塔,直面乡村发展的真实挑战与复杂性,锻炼了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队员们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更是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深溪坞的星光让团队看到,青年人的创新思维、专业知识与实干精神,完全可以在广袤乡村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破解“存量闲置”难题、培育乡村新业态、促进村民共富贡献智慧力量。
▲图为团队实践合照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深溪星旅的成长,并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植于心的乡土情怀,在更广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中,继续以青春之名,书写无愧时代的奋斗篇章。深溪坞的星光,不仅照亮了山村的夜晚,也照亮了团队投身乡村建设、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前路。
撰文 | 滕颖
图片 | 浙江农林大学“竹韵溪创”社会实践团
一审 | 皮冰玲
二审 | 陶清媛
三审 | 徐志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滕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