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间的千年时光——扬州古巷

发布时间:2025-08-29 23: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旭生树 陈培培 陈磊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知识课堂

扬州古城的三千多条街巷,如同岁月的年轮,记录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兴衰变迁。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不仅是城市的脉络,更是活的历史博物馆,承载着扬州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

扬州古巷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巷格局逐渐形成。至唐代,扬州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十里长街市井连”描绘的就是当时街巷繁华的景象。明清时期,盐商云集扬州,建造了大量深宅大院,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古巷格局。

扬州古巷的命名极具特色,有的以行业聚集得名,如皮市街、彩衣街;有的以标志性建筑得名,如文昌阁、四望亭;有的以历史典故得名,如驸马巷、状元巷;还有的以地理特征得名,如湾子街、蛇尾巷。这些巷名就像一部浓缩的城市史,记录着扬州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和民俗风情。

古巷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主巷纵横交错,支巷蜿蜒曲折,形成鱼骨状的街巷系统。这种布局既便于交通,又利于防御。巷道宽窄变化有致,时而开阔,时而狭窄,营造出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青砖铺就的路面经过岁月打磨,光可鉴人;两侧马头墙高低错落,形成优美的天际线。

古巷深处的盐商宅院更是扬州建筑的精华。这些大院多采用前宅后园布局,建筑工艺精湛,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个园、何园等名园只是其中的代表,更多的深宅大院散落在寻常巷陌中,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这些建筑不仅美观实用,更体现了扬州盐商“富而好雅”的审美情趣。

古巷还是扬州民俗文化的活态展示空间。清晨,老字号茶社里坐满了吃早茶的老人;白天,传统手工艺人在巷子里经营着祖传的生意;傍晚,居民坐在门前闲聊,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一年四季,各种民俗活动轮番上演:春节的贴春联、元宵的赏花灯、清明的踏青、端午的赛龙舟……这些活动让古巷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今,漫步扬州古巷,依然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清晨,炊烟袅袅,传来早点铺的叫卖声;白天,游客穿梭往来,寻找历史的痕迹;傍晚,夕阳西下,青砖黛瓦泛起金光。这些古巷就像时间的容器,封存着扬州的千年记忆。

扬州古巷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活的文化空间。它记录着城市的兴衰变迁,承载着百姓的生活记忆,传承着地域的文化特色。保护古巷,就是保护扬州的历史文脉;走进古巷,就是走进扬州的灵魂深处。在这里,每一块青砖、每一扇木门、每一口古井,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旭生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