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8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青葵逐日”支教队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大赵楼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夏令营。15名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乡村孩子带来知识与温暖相伴的学习体验。
图为青葵逐日实践队全体成员与大赵楼小学校长赵凯的合影 黄俊超供图
以心启程,共赴成长
7月28日,开营仪式在教学楼前举行。队员们有趣的介绍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大赵楼小学校长赵凯赞赏道:“课程兼具趣味与教育意义,将给孩子带来别样的暑假。”灿烂的笑容,定格夏令营的温暖开端。
教室里,队员们在黑板上写下名字。孩子们仰起脸庞,清澈的眼眸里写满了好奇与期待。通过“个性名牌”“击鼓传花”等游戏,孩子们很快敞开心扉,与“大朋友们”建立起真挚友谊。
图为队员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称呼 黄俊超摄
专业赋能,启迪童心
支教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心设计四大课程体系,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知科学魅力。“水生态”课程从身边的水源讲起。来自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科的徐申组织的“水质小侦探”实验中,孩子们亲手操作pH试纸、透明度盘等工具,认真记录不同水样的检测结果,科学探究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发。由队员段梦涵指导的“生态微景观”制作——轻石、水苔、网纹草在灵巧的小手中变成一个个瓶中湿地,生态循环的奥秘在方寸之间清晰展现。
图为段梦涵和孩子们一齐制作生态瓶 黄俊超供图
“全谷物”课堂则从舌尖走向田间。来自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向诗佳组织孩子们用彩色黏土捏出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从播种、出苗到抽穗结实,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在指尖清晰重现。
图为男孩在展示玉米的生长历程 徐申供图
队员们还利用课余走进学生家庭,调研当地饮食习惯。家访不仅是为了调研,更是一次心贴心的交流,让健康的理念从课堂自然地流入生活。
图为覃庐艳和张若琛正在向赵楼村村民科普全谷物 段梦涵供图
“植物探秘”带领孩子认识校园植物、制作叶脉书签;“数字文化”则通过图形化编程启蒙、VR设备体验,打开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窗口。专业与趣味相结合的课程,在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静待未来生根发芽。
温情相伴,活力飞扬
清晨七点,校园已回荡孩子们的欢笑。“他们早早到来,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文法学院法学2301龚诗雨表示。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在趣味运动会上化为蓬勃活力,将夏令营推向高潮。
图为课间队员陈艳和孩子们在操场一起“跳房子”段梦涵供图
阳光透进教室,孩子们小脸兴奋泛红,眼中闪烁跃跃欲试的光芒。“背靠背夹气球”比赛中,两人一组紧挽胳膊,夹住气球侧身冲刺。气球滑落,便急忙蹲下重夹,顾不上擦汗。
图为队员梁宇昕和张若琛组织孩子们进行“背夹气球”比赛 徐申供图
“两人三足”赛道旁围满人。布条绑紧脚踝,“开始!”令下,小选手高喊“一、二”,搀扶协调前行。有的默契冲线,有的跌撞坚持,无人放弃。
图为队员段梦涵为“两人三足”的小选手加油呐喊 徐申供图
“你画我猜”最热闹,孩子们用肢体比划努力表达,猜中时跳起击掌,笑容感染全场。两小时活动中,汗水与笑容在孩子们脸颊上交织,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画面。
4. 青葵逐日,璞玉成璋
8月8日的结营仪式中,孩子们在队旗按下彩色手印,象征成长印记。回顾视频欢笑与感动交织,合唱清澈动人。纸飞机在空中划出弧线,载着孩子们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为夏日之旅画上句号。
图为全体营员在教室里观看记录视频 黄俊超供图
队长信科2302梁宇昕感慨:“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孩子们眼中的光,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实践不仅拓宽乡村儿童视野,也让大学生在奉献中锤炼自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本次暑期夏令营,十五位大学生志愿者结合专业知识和当地乡土资源,将知识与关爱融入教学,努力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透过趣味课堂这扇窗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种下求知向学的种子。志愿者和孩子们都在这段时光中获得了成长与改变,也共同期待着在未来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去邂逅未知的星辰与远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志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