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朝花夕拾”实践团抵达绍兴越城区的安桥头村,扎根乡村调研实践,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范本经验,以“鲁迅外婆家”为核心IP,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
团队合影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成员们走入鲁迅故里,漫步于祖居、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旧址之间,感受鲁迅先生作品中关于“鸣蝉长吟”“覆盆子酸甜”的那份对家乡的情怀和质朴与纯真的童趣。
在鲁迅纪念馆中,成员们认真欣赏文物,拍照记录相关内容,走进鲁迅的时代,体会鲁迅少年时代的成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文心与骨气以及不屈不挠的风骨与精神脊梁。
成员参观鲁迅纪念馆
接下来,团队来到安桥头村内参观当地彩绘稻田,欣赏稻田景观和水乡风韵。随后,当地讲解人员冯女士带领成员来到祝福广场、竹弶广场、鲁美动漫基地、手工编织店等地,讲述安桥头村在挖掘、结合“鲁迅外婆家”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中做出的创新和努力。
“我们的祝福广场以《社戏》为原型打造,传统社戏中,唱戏演员和本地观众在岸上,外来听戏的游客坐在乌篷船中欣赏。”冯女士这样介绍到。过程中,成员们还与当地竹编手艺人交流沟通,用照片记录探访过程,体会鲁迅笔下美好而温暖的外婆家,感受他对乡土、童真的深深眷恋。
讲解员向成员介绍鲁美动漫基地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安桥头乡村文化礼堂,对接村委相关人员,了解安桥头村产业各方面发展现状。
鲁主任介绍到,安桥头村主要在节假日及周末游客较多,目前已经多次开展水乡社戏文化节,吸引很多观众,未来安桥头村将进一步利用好本村资源,推动乡村共富。
与村委鲁主任交流
从课堂走向乡野,浙外学子在安桥头村与共同富裕的大潮中闪烁青春光彩。文学焕发乡村活力,农文旅汇聚时代力量;在这片鲁迅童年乐土,成员们用实践洞察“鲁迅外婆家”,用行动奏响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共鸣篇章,一同丈量宽广的未来。
文案|李沁菲、施潼心
图片|孙安妮、黄鑫烨
队长 | 李沁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安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