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收集民声・勾勒消费画像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盐”途共富实践团走笔调研问需求

发布时间:2025-08-29 21: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晨、陈佳森   阅读 7.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精准把握非遗传统盐产业的市场需求,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盐”途共富实践团于近日启动系统性问卷调研,以扎实的实践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团队紧扣“非遗传承与市场需求对接”核心目标,设计涵盖产业认知、消费行为、创新方向等七部分的调研框架,细化出盐文化符号识别、拓展领域偏好等24项具体问题。

▲图为调研问卷维度划分表

为确保科学性,先在校内进行小范围预调研,通过205份问卷回收情况,结合受访者对“信息获取渠道”等题目的反馈,合并重复选项、新增非遗盐文化符号测量维度,使问卷更贴合实际。

▲图为预调研问卷填写(一)

▲图为预调研问卷填写(二)

▲图为问卷优化调整表

正式调研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从漳州、厦门等五市抽取11个区县,由团队成员现场引导受访者通过手机完成线上问卷。过程中,成员对各类专业问题即时解读,遇填写犹豫者耐心说明调研意义,有效规避乱填问题。共发放1217份问卷,最终完成1217份有效样本收集,覆盖各年龄段和职业群体,确保数据代表性。

▲图为正式调研入样城市分布图

调研中,团队创新“一对一引导填写+即时访谈”模式,在受访者提交问卷后,简要询问对盐品创新的看法,补充收集定性信息。通过系统梳理,清晰把握消费者对盐品功能的新期待、偏好的文化传播方式等关键方向,为产业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图为正式调研问卷填写(一)

▲图为正式调研问卷填写(一)

透过问卷数据,实践团捕捉到清晰的市场信号:消费者对盐品的需求已从单一调味向文化创意、健康养生、文旅体验等多元方向延伸,对融入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接受度较高,且期待通过社交媒体、线下体验等渠道加深对盐文化的了解。这些来自街巷间的真实反馈,为盐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指引。

一张张问卷承载着民众对非遗盐产业的期待,也见证着实践团扎根基层的实践初心。通过调研,团队不仅摸清了市场需求,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需紧密对接大众需求,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解。


撰文 | 冯晨、陈佳森

图片 | 陈佳森、吕丽玉、王岳涛、翁雪艳、陈韧

审核 | 廖珮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佳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