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跨越时空・红色对话”青年大学生实践团用青春笔触,记录永不褪色的老兵记忆

发布时间:2025-08-27 10: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鑫宇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西安培华学院“跨越时空・红色对话”实践团(“老兵记忆・光影铸魂”)响应时代号召,于7月深入陕西多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15名师生深入陕西、甘肃等地,走访4位抗战及自卫反击战老兵,用镜头记录历史,用笔墨传承精神,在与四位抗战老兵的深度对话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红色接力。

走近老兵:在铁血故事中触摸信仰的温度

图为四位老兵肖像。老兵 供图

四位老兵,四段传奇。他们的青春在枪林弹雨中淬炼,他们的人生在时代浪潮中闪光。实践团循着历史的足迹,倾听他们用生命书写的赤诚与担当。

第一站:三原县的“人民勤务兵”与“战地画家”

时间:2025年7月上旬

地点:张建国爷爷家中

图为张建国爷爷在写毛笔字,张建国爷爷和其爱人在接受采访。 张梦怡 供图

实践团首先来到陕西省三原县,拜访了退休老兵张建国。这位从西北高原走到青海玉树的“人民勤务兵”,1969年入伍后历经排长、师副政治委员等多岗位锤炼,1992年在玉树带领战士修公路、建学校,被牧民亲切称为“贴心人”。“党指向哪里,我就打向哪里”这是三原县老兵张建国的初心誓言。

采访中,张建国深情讲述了索南达杰的战斗故事:在与敌人的激烈对射中,索南达杰下身受伤、血流如注,却仍以汽车轮胎为掩护顽强反击,“那股子拼劲,是军人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图为张建国何永生两位老兵面对镜头受访。 张梦怡 供图

“枪杆与画笔都是守护。”这是双重身份者何永生的人生哲学。作为军旅 30 年的 “文艺兵”、从艺40年的“国画家”,他的生命里,钢枪与画笔同样厚重。

同天受访的还有军旅画家何永生。从巴黎个人画展到连队战士的肖像,从山水花鸟画到被中南海收藏的作品,何永生的艺术足迹里满是家国印记。他回忆起与战友张鹏的相遇:一个是延安知识分子家庭的青年,一个是陕北农民家庭的子弟,却在新兵连里因共同的信仰结下深厚情谊,

第二站:“边陲英雄儿女”“英雄四连”精神图谱

时间:2025年7月中旬

地点:接待所

“祖国万事连我心,无私奉献为人民。”老兵马升云的这句话,刻在实践团成员的心上。1975 年入伍的他,在 1986 年老山战役中率“英雄四连”创造“精兵奇袭”经典战例,个人荣立一等战功,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四连”称号。

图为老兵马升云在接受付羽洁同学的采访。 王雪 供图

“在猫耳洞坚守110天,靠的是保家卫国的信念。”马升云回忆,老山战役中,他带领全连在狭小潮湿的猫耳洞里抵御敌人5次反扑,腰部3处骨折仍拒绝撤离,“我倒下了,阵地就散了。只要能说话,我就要喊‘守住阵地’!”如今,作为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他拿起毛笔,以篆书、金文书写“军魂”,在宣讲台上讲述战斗故事,让“英雄四连”的精神在新时代延续。当他说“书法也是我的战场”时,成员们看到了一名老兵永不褪色的担当。

第三站;老山前线的“战斗尖兵”,以书为证的烽火记忆

时间:2025年7月下旬

地点:西安幸福林带茶馆

第三站,实践团在西安幸福林带的茶馆见到了63岁的雷志敏爷爷。1984年,他在老山自卫反击战中任主攻团前沿阵地排长,全程参与30余次战斗,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图为老兵雷志敏在采访中描述战斗环境。 赵鑫宇 供图

“40年前的战争,换来了40年的和平。”采访中老兵雷志敏的这句话,让实践团成员热泪盈眶。

采访尾声,他向团队赠送了亲笔著作《不可逾越的那座山》,书中记录着前线的生死瞬间:接防时被炮弹轰炸的“头发竖起来”的紧张,黎明前匍匐前进12小时的潜伏,为战友挡炮弹的惊险……更让人动容的是,他在西安陆军学院毕业赴前线前写下的那封遗书:如今,他用文字记录历史,只为让年轻人知道:“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

光影铸魂:用青春笔触记录不朽精神

实践团不仅是历史的倾听者,更是精神的记录者与传播者。成员们带着专业设备,用镜头定格老兵讲述时的坚毅眼神、抚摸奖章时的颤抖双手;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震撼人心的细节 ——从猫耳洞的潮湿到高原的风雪,从钢枪的温度到画笔的重量。

图为采访实拍及珍贵老照片。 赵鑫宇 张梦怡 王雪 供图

这些素材被精心整理后,通过团队运营的“迷彩留声机”公众号推送。

结语:跨越时空的对话,永不褪色的传承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

团队圆满完成了老兵故事采集、红色精神调研等任务,用实际行动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成员们说:“老兵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爱国不是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这段经历不仅是青年学子成长的课堂,也为高校联动社会力量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联合“迷彩留声机”公众号推出“老兵专题”系列内容,让更多青年走进历史现场,读懂老兵精神。

西安培华学院"跨越时空·红色对话"青年大学生实践团

2025年8月

(文中老兵照片已获授权使用,部分历史影像来源于受访者提供)


撰文 | 赵鑫宇

图片 | 老兵 张梦怡 赵鑫宇 王雪

审核 | 张梦怡 崔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鑫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